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奇丽的想象——散文诗《冬,走进芦花荡》赏读
作者: 张学峰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芦苇  结队  割苇机  散文诗  民歌  东北  小唱  丹顶鹤  裁剪  季节 
描述:奇丽的想象——散文诗《冬,走进芦花荡》赏读
中国东北民歌中的抗战歌曲
作者: 刘雪英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北民歌  东北抗战民歌 
描述:中国东北民歌中的抗战歌曲
从歌曲《家在东北》看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作者: 孙显微  来源:艺术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魅力  东北民歌  《家在东北》 
描述:从歌曲《家在东北》看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民歌创作要以“民”为本
作者: 陶世群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怎样进行民歌创作?这是无法下一个标 准定义的话题。但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其独特 性,那就是该艺术创作要在呈现艺术共性的 同时,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艺术品种的本质属 性,民歌创作也不例外。民歌原指民间口头流
全文:衬字 的运用也存在明显区别,如云南的“小乖乖” 与东北的“恩啊哎嗨哟”就风格各异。民歌作 者在创作时要根据不同的创作题材和内容, 充分彰显不同类别民歌的基本特性,只有个 性鲜明的作品,才具有长久
且听民歌真性情
作者: 高远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如花灿烂,中国每个地 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歌曲。$$ 在中国东北,流传着这样一首由民间素材改 编的歌曲,他的名字很特别,叫《大姑娘美,大姑 娘浪》,曲调火爆泼辣,热情似火,意蕴婀娜多姿。$$ 歌中大意是: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 进了青纱帐,这边的苞米它已结穗儿,微风轻吹 ……
全文: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如花灿烂,中国每个地 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歌曲。$$ 在中国东北,流传着这样一首由民间素材改 编的歌曲,他的名字很特别,叫《大姑娘美,大姑 娘浪》,曲调火爆泼辣,热情似火,意蕴
江苏民歌孟姜女
作者: 正星  来源: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姜女  旋律形态  传统民歌  歌词内容  终止式  结构形态  手法  东北民歌  变体  江苏苏州 
描述:江苏民歌孟姜女
拯救东北大鼓
作者: 王昕  来源:辽宁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叫那月鹏(音),82岁了,以前也是唱大鼓的,是霍树棠的师妹,我还记得好多唱词呢。”“我家老人以前是唱大鼓的,留下个扁鼓,也不知道你们能用上不,我原来想留个念想,但知道你们开始拯救这个东北大鼓,我
全文:的基本唱腔,如四大口、四小口、慢板、扣调、切口等,并陆续吸收京剧、京韵大鼓、东北民歌的唱腔,曲调丰富,唱腔流畅,雅俗共赏,有较强的表现力。在东北大鼓最为风光的时候,在沈阳的各个茶楼、北市场、小河沿等地
东北二人转
作者:暂无 来源:珠江商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山小草 二人转是东北人文化生活中最普及、最广泛、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化。 在东北的任何一个地方,上自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子,都会唱上几句二人转小调。什么王二姐思夫、西厢记
全文:,这时妈妈会使劲把我拉出来,并大声责怪:“小孩子家,不许听!” 大了才知道,二人转里有好多的性文化,就是那种黄的东西,也是荤的语言和荤的故事。过去的东北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人们在劳动之余,在地头田间
东北秧歌融入老街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五一’黄金周,为了让社区居民度过一个祥和的节日,也给前来游览休闲的外地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街道党委、政府早就策划了黄金周期间老街的文化活动。”日前,自流井区郭街副街长牟桂英在热闹非凡的自流井老街演出现场向记者介绍道。 正当记者在拍摄自流井区中医院、恒博医院的医务人员为游人义诊的镜头时,熙熙攘
全文:演出现场向记者介绍道。 正当记者在拍摄自流井区中医院、恒博医院的医务人员为游人义诊的镜头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传来欢快地锣鼓声,这是桌子山社区别具风格的东北大秧歌表演。听参加表演的老大爷、老大妈
“二人转”嫁接东北菜 黑土地风情扑面来
作者:暂无 来源:番禺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浓郁的黑土地风情李文峰 摄 □本报记者 李文峰 平日里在电视上经常见到东北民间艺术绝活“二人转”表演,感觉特够味,特亲切,只可惜身在南方,事务繁忙,难得去东北走一趟。没想到如今在市桥也能欣赏到“二人转”了,而且还是坐着吃饭喝酒的时候。这个别致的地方,就是东北人风味连锁饺子坊在番禺新开的连锁店。
全文:、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迄今大约已有200年的历史。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乐唱腔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河北梆子等曲调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