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833)
政府公开信息(10132)
期刊(2760)
图片(2751)
视频(346)
图书(237)
图片(51)
会议论文(19)
学位论文(15)
栏目(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50731)
政府公开信息 (10132)
名胜古迹 (3822)
非物质遗产 (2687)
人物志 (2597)
红色记忆 (1644)
东北植物库 (821)
通图光影 (297)
通化老照片 (226)
名家作品 (134)
公开课 (55)
按年份分组
2012(8317)
2011(7671)
2010(7279)
2009(6459)
2007(804)
2006(1006)
2005(2218)
2004(444)
2003(504)
2002(138)
2001(109)
2000(90)
1999(41)
1998(69)
1997(48)
1996(70)
1995(106)
1994(74)
1993(40)
1992(28)
1991(24)
1989(27)
1988(41)
1986(30)
1985(52)
1983(22)
1981(18)
1980(28)
1962(7)
1958(17)
按来源分组
湘潮(25)
博物馆研究(20)
党史文汇(15)
瞭望(15)
电影创作(5)
纵横(5)
长春(5)
社会科学辑刊(3)
理论探讨(2)
革命文物(2)
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2)
全国首届高句丽学术研讨会(2)
北方工人(1)
读书杂志(1)
历史知识(1)
201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艺术活态传承与文化共享(1)
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
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1)
国际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研讨会(1)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1)
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1)
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1)
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1)
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1)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7年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1)
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1)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1)
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1)
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1)
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相关搜索词
努力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方法
作者: 范立红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辉南县在充分发挥宣传部门重点工作助推器、县域美誉扬声器、社情舆情监控器三个作用的同时,重点抓好“五项工程”,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文明进步。 认真开展“理论武装工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创
全文: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辉南县在充分发挥宣传部门重点工作助推器、县域美誉扬声器、社情舆情监控器三个作用的同时,重点抓好“五项工程”,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文明进步。

认真开展“理论武装工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创新学习方法,活化理论宣讲模式,围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学三促”(学理论促思想统一、学政策促能力提升、学经验促工作突破)活动,不断增强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理论宣讲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离退休人员)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引导和教育作用的最大化。

突出抓好“形象宣传工程”。全力把辉南打造成“长白山第一门户”这一发展思路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辉南县委在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推动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创新举措。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在宣传特色、展示亮点、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上下工夫,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宣传好辉南的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理念、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辉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入实施“文化发展工程”。以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抓手,用文化滋养辉南,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好文化活动阵地,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大文化的视角,努力促进本地文化与长白山文化相承接、相融合,借势而上,全力打造“长白山第一门户”特色。深入提炼龙湾火山文化内涵,全力打造辉发城址文化品牌。努力推动辉发满族剪纸艺术早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扶持“军旗的骄傲”等一批唱响主旋律的优秀文艺创作。

积极推进“道德提升工程”。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此,我们要配合县委中心工作,以“道德提升工程”为载体,推动志愿服务和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向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倾斜,助推县域重点工作快速发展。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弘扬传统美德,树新风正气,引领和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着力完善“舆情监控工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促进网络文化建设。通过调研百姓评论、干部干劲和外界关注度,对社会舆情进行梳理,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把充分发挥新时期电台、电视台的舆论引导作用作为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的抓手,及时向群众宣传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辉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我市经济强镇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暂无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去年,全市经济强镇达到33个,占全市78个乡镇总数的42.3%,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到7个县(市、区)的22%。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工业带动型、围城经济型、商贸中心型和资源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强镇群体,有力促进了城乡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树立项目立镇理念,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乡镇把项目建
全文:

去年,全市经济强镇达到33个,占全市78个乡镇总数的42.3%,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到7个县(市、区)的22%。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工业带动型、围城经济型、商贸中心型和资源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强镇群体,有力促进了城乡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树立项目立镇理念,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各乡镇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载体和支撑,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引进实施的项目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二密镇投资5000万元的通化宇航商砼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达效,拟投资10亿元的吉林木材加工贸易园区项目经过三年建设,进入全面招商阶段,目前引进木材加工企业62户;金厂镇重点建设的吉林祥元镁业、龙·溪谷滑雪小镇、吉林四环药业等项目,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后劲;二道江乡引进巨扬再生资源、中远高温材料、宇鑫耐火材料等千万元以上项目15个。

确定产业兴镇思路,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在经济强镇建设过程中,各地立足自身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兴镇、产业强镇文章。大安镇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铁石、石灰石、硅石、松花石等围钢产业,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1户,纳税超千万元以上企业4户,成为全市经济强镇的龙头。太王镇、头道镇、清河镇、麻线乡深度开发人参、葡萄、五味子、蜂、菌等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林特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园艺特产等特色产业,清河人参交易市场去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驼腰岭镇总投资3000万元的现代烟草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全面投入使用,新增烤烟面积1200亩,烤烟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抚民镇被誉为“关东木椅第一镇”,全镇木制品企业发展到87户,年创产值1.5亿元。同时,抚民的“辉发满族剪纸”艺术被列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引领当地文化产业大发展。

推进“三化”统筹,促进农民增收。各乡镇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规模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的路子。辉南镇建立起以京粮集团、鸿源粮食购销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年可带动8000户农民增收2400万元。环通乡积极推广蔬菜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400亩,年增收223万元,商品率达到90%以上。红梅镇投资3600万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沟渠硬化29.5公里,以及水库闸门、拦河坝、输水洞等设施建设,使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极大加强。同时,按照人居空间环境舒适、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生产环境清洁高效的要求,着力建设独具魅力的宜居城镇。快大茂镇提出建设赶马河生态产业村,快大茂、新茂城镇化“样板村”的目标,对标兵村进行高标准定位。大泉源乡以打造“满朝风情古镇”为切入点,加快民俗风情村建设。山城镇以民生为重点,实施公路沿线水泥围墙(围栏)、文化大院、农村安全饮水等“八大利民工程”和供水、供热、道路“三网”工程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增强。柳河镇实施“146”工程,即以通梅一级路为轴,重点推进柳样、柳新、柳西、柳仙沿线26个村屯建设,同步推进确定的6个村10个自然屯建设。

辉南县努力打造基层实用人才队伍 目前已发展各类实用人才
作者:暂无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李琴高元明报道)辉南县大力挖掘本地现有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打造适应本地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的基层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已发展各类实用人才18700余人。 加强组织引导,搭建实用人才成长平台。将各类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变人才个体单打独斗的“点式成才”为有组织、有计划地“抱团成长”。全
全文:

本报讯(李琴高元明报道)辉南县大力挖掘本地现有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打造适应本地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的基层实用人才队伍。目前已发展各类实用人才18700余人。

加强组织引导,搭建实用人才成长平台。将各类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变人才个体单打独斗的“点式成才”为有组织、有计划地“抱团成长”。全县共发展各类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协会及民间团体190多个,会员人数达4.3万余人。会员通过组织培训和互帮互学,有效提升了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抚民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剪纸艺人成立了剪纸协会,多次组织人员到河北蔚县等地考察学习,相继举办剪纸培训班10余期。目前全镇有成熟的剪纸艺人38人,剪纸爱好者200多名。几年来,镇剪纸协会成员创作的反映新农村、东北风情等题材的剪纸作品数百幅,年创产值200多万元。其中徐贵库创作的《白山魂》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辉发满族剪纸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服务发展大局,突出实用人才培养重点。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县域工业企业、旅游产业等重点领域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技工人才及导游专业人才,变泛泛培养为有针对性的菜单式培养。近三年来,累计培养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实用人才13200多人,机械加工类技术工人3200多人,旅游开发类人才156人。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以县委党校、农科总站、县域龙头企业、农技协会等机构为依托,分期分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菜单式培训。近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40多期,培训各类农村实用型人才2万多人次。每年都组织农村产业大户、村党组织书记、创业致富带头人到山东及沿海发达农村参观学习,并与吉林农大、通化农科院等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聘请30多名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为农村实用人才答疑解惑,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县科技局聘请吉林农业大学王秀全、尹春梅教授负责对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先后开办3期中药材种植培训班,培训中药材种植户629户、900多人次,全县野山参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

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实用人才培育摇篮。县教育部门将职教招生范围由应届初中毕业生扩大到城乡新增劳动人口、复转军人等,同时,加大县职业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形成“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以校内实训为平台、以校外基地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目前,县职教中心设有建筑工程施工、机电技术应用、农学、医药、焊接技术等10个专业、16个教学班,校内设有机械加工车间、钳工车间、焊接车间等15个专业实习实训场所、5个校外合作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提供保障。三年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4000多人,平均就业率91%以上。

抚民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作者:暂无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孟祥东刘宝报道)辉南县抚民镇党委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眼固本强基,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 镇党委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互促互动,共同推进。通过上级包保部门帮
全文:

本报讯(孟祥东刘宝报道)辉南县抚民镇党委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眼固本强基,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

镇党委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互促互动,共同推进。通过上级包保部门帮扶一部分资金、基层组织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方式,实现村部建设全覆盖。实施“双培养工程”,几年来共组织300名创业党员、群众参加了学习培训,先后培养选树了10名群众认可的党员创业典型。目前,全镇有项目且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党员有124人,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9%;5万元以上的有72人,占党员总数的13%;10万元以上的有39人,占党员总数的7%。镇党委通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干部“一定三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支部加协会”党建工作新模式,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完成4个村的绿优米、养猪等8个专业合作社的注册,有选择地培养了25名企业老板、产业大户及协会带头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各村储备和培养了68名后备人选。镇党委落实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离任村党组织书记补贴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增强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开展,在党员中形成了“比创业、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围绕经济建设,在加快推动发展上创先争优

镇党委坚持以木制品园区建设为重点,扶持自有木制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与国内国际市场大品牌对接。全镇发展食用菌100万袋,种植黄烟1000亩,新发展林下参、天麻、五味子等中草药材2100亩。建立了5万平方米的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区,种植法国红提、绿提葡萄10个大棚,种植香瓜、桃子5个大棚,种植生态蔬菜800多亩。利用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辉发满族剪纸于2011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研发中心、艺术工作室和展厅,直接从事剪纸产业人员38人,年创产值40万元,让农民吃上了“文化饭”,挣上了“文化钱”。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4.68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完成全径财政收入3935.4万元,税收可支配财力达到2720万元;招商引资实现6517.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035.9万元,为保证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立足改善民生,在让群众得实惠上创先争优

镇党委大力推行“便民三进”,健全便民服务网络。同时,组成8个工作队,深入全镇7个村和部分企业,对贫困户、产业大户等多个层面进行走访对接。通过“大走访”活动共走访对接贫困户178户、产业大户62户、木制品企业30家,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现场解决问题20余件。2012年,投资180万元完成榆树岔村大顶前屯12户搬迁新村建设工程;投资800万元在镇区内实施了5公里地下管网排水工程建设,路面一侧水泥路加宽1.5米、镶装马路牙边石1500延长米,主街一侧人行路铺设彩砖9000平方米;投入60万元在所有出入抚民镇境内的道等重要地段安装了37个点(46个探头)的监控设备;投资70万元在镇内广场铺设大理石地面475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0套。

产业提速“助推”市场繁荣
作者: 王化来 宋明飞 樊勇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这是文化产业大提速、文化市场大繁荣的一年。2013年,我市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势,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提升存量与扩大增量并进、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并举,着力实施文化产业提速计划,实现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文化产业经营业户2486个,预计全年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2.27亿元。
全文:发展的实践中,我市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行免收、减免相关费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带动形成了民营资本强势挺进文化领域的良好态势。通天酒业投资1亿元新建中国山葡萄酒博物馆;老
一剪之趣
作者: 赵赫男 李莉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双稚嫩的小手,先是将红纸对折几下,一张比A4纸略大的红纸折叠后就成了巴掌大小。随后,小手拿起笔在纸背描起了花样。似乎是为了让花样清晰一些,这双小手又重重地把线条用笔又描了一遍。 小手的主人名叫李佳喆,是辉南县辉发城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此时,是晚上7点整,李佳喆的爸爸对儿子说:“我看完新闻联播
全文:

一双稚嫩的小手,先是将红纸对折几下,一张比A4纸略大的红纸折叠后就成了巴掌大小。随后,小手拿起笔在纸背描起了花样。似乎是为了让花样清晰一些,这双小手又重重地把线条用笔又描了一遍。

小手的主人名叫李佳喆,是辉南县辉发城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此时,是晚上7点整,李佳喆的爸爸对儿子说:“我看完新闻联播就把电视让给你看儿童节目。”可孩子却答道:“我还得抓紧把这个做完。电视我不看了,老爸你看吧。”

在这暮色笼罩的山城中,在这月光窥视的房间里,一边是电视的影像在闪烁,一边是小巧的身影在忙碌。是什么如此吸引一个12岁的孩子呢?

校长助理陈立伟告诉记者,孩子是在准备参加六·一儿童艺术节的剪纸作品。“这会儿,大概学校里的很多孩子都在忙着剪纸呢。”

陈立伟说,早在2006年,剪纸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关心和喜爱民间剪纸艺术的他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这门古老的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忧的是,被列入名录也意味着剪纸工艺正处于逐渐消逝状态。

2012年,陈立伟所在的学校组织了20名教师,向辉发满族剪纸传承人徐贵库老师学习满族剪纸。在那里,老师们不但学习了满族剪纸的刀法和各种技巧,还了解到许多满族的原生态文化。这一年,学校把满族剪纸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每天都开设剪纸课。老师们通过一幅幅剪纸作品,把有关家乡的一个个历史传说娓娓道来: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就是在他们的家乡辉发城;乾隆东巡辉发山下,村民鸣锣开道;辉发河里有人参娃娃和槐大哥……悠悠岁月,便在这纸上刀下,被剪成了一幅画。

如今,剪纸是他们学校传播满族文化的主要学科。“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但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剪纸这项民间传统艺术产生了兴趣。”陈立伟说,“剪纸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交流和协作能力,而且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有帮助。希望这门艺术有更多的传承人。”

学校的满族剪纸教学分低、中、高级三个层次。低年级主要是调动孩子的兴趣,通过讲满族故事,边学、边听、边玩,孩子一点点就想动手剪练。“低年级主要是教手法,剪简单的喜字、团花图案。中高年级剪动物、植物、人物。老师在教的过程中把满族文化教给孩子,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望。”陈立伟说。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郭沫若曾以这样的诗句赞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随着时光的推移,剪纸的群众基础正在弱化,剪纸艺人年龄断层,后继人才培养跟不上。然而,在辉南县辉发城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被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着。

女孩子施瑶也在聚精会神地拿着剪刀,十几分钟,一个窗花便剪好了。由于重叠了多层,打开的时候她非常耐心。打开后,她又小心地把它展齐、压平,然后把剪纸平整地压在书里面。“我姑娘可迷恋剪纸了,这几天有小朋友晚上来我家找施瑶玩,她都不出去了,晚上都是我催她上床睡觉。”施瑶的妈妈一唠起女儿剪纸的事儿,满心欢喜的样子,她说:“俺们姑娘学剪纸一点儿也没有耽误学习,还从中学习了不少满族文化。她的剪纸如果上不到展示板,会很难过的,所以她要努力剪得最好。”这个有着星星般明亮眼睛的女孩子,听了妈妈的话,长长的睫毛闪了闪。

[3图]硬笔手墨彩 百年佟佳江通化市东昌区石棚乡潘氏家族独有的硬笔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潘静展示作品 王耀辉/摄 潘树清作品(一) 王耀辉/摄 潘树清作品(二) 王耀辉/摄 全球化过程是靠什么来普及的呢?信息化。信息化手段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文化的大众化。所谓大众文化是指什么文化呢?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以商业价值为目的,快速流行和更新的文化,我们都纳入大众文化
全文:

潘静展示作品 王耀辉/摄

潘树清作品(一) 王耀辉/摄

潘树清作品(二) 王耀辉/摄

全球化过程是靠什么来普及的呢?信息化。信息化手段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文化的大众化。所谓大众文化是指什么文化呢?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以商业价值为目的,快速流行和更新的文化,我们都纳入大众文化的概念。我们的流行歌曲,我们的现代舞蹈,我们的影视,大量的都属于大众文化,我们的服装时尚都属于大众文化。

——摘自《邴正讲演录》

在通化市东昌区石棚乡,提起当年的老潘家,老户村民仍记忆在心。“佟佳江硬笔手墨彩”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就产生在通化地区早期的农民家庭中,在潘氏家族流传110余年,绘画技艺至今已经历了五代人。这一家族式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现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自然美景萌发灵感

潘氏家族世世代代就居住在佟佳江(现浑江,满语称浑江为佟佳江)边,潘家人在生产、生活之余,就到佟佳江流域洗衣服、洗露天澡、捞鱼虾、抓蝲蛄、摸蛤蟆等,佟佳江流域的花草树木自然美景,引来了野鸡、野鸭子及各种鸟类。大自然赋予佟佳江流域得天独厚的景观,日积月累激发了绘画灵感。

为把所见、所闻、所感以硬笔手绘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家族式的、原生态的“佟佳江硬笔手墨彩”,这是潘氏家族世代相传且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绘画形式。

最早自家烧炭作画

“佟佳江硬笔手墨彩”在潘氏家族流传110余年,绘画过程经历了五代人。早在1898年起,第一代绘画手法创始人为潘贵喜,当时家庭以种地为生,在田间地头休息时他经常用农具在地边勾绘图案,或用木棒在地上画风土民情画,因酷爱美术并能苦练斟酌,独创了用自家烧制的橡子树木炭棒在纸张上、树皮上、白布上绘画,这一绘画手法形成独特风格。

由于家族的传授和艺术熏陶,产生了第二代传承代表人潘禄,继承和发展了用自家烧制的橡子树木炭棒在白布上绘画手法,许多百姓把他们的画镶嵌在炕柜玻璃里、贴在墙上或锁在柜里收藏。

第三代传承代表人潘树清,他对硬笔手墨画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他绘画的主题为喜庆丰收、子孙满堂、年年有余、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和吉祥如意等年画,深受当时百姓的喜爱。

今年70多岁的潘树清从小勤奋好学,酷爱美术,他继承了长辈的描绘风格,并独创了用黑墨水钢笔设计纯黑图案的绘画特色,提高了绘画艺术水平。老人有四个子女,他将佟佳江硬笔手墨彩传给了第四代传承人潘静。

硬笔手墨彩申报非遗

今年49岁的潘静现就职于通化市审计局,从小就被父亲的多才多艺所感染。“我记得父亲当年用铅笔和碳素墨水一起结合着画,那时他在电影放映队,需要自制幻灯片,我看我爸画的孙悟空惟妙惟肖,让我痴迷得不得了,我决心以后一定要跟父亲学会画画。”在潘静眼中父亲的形象一直高大,是家中最有才的。

“我中专考入吉林冶金工业学校,在学校业余时间我就勾勾画画,但并没向其他人展示过,直到2006年的20年同学聚会她展示自己的画册,老同学们才知道我还有这一手,大家伙儿提醒我这是民间美术,属于原生态美术绘画,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鼓励我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2010年我将佟佳江硬笔手墨彩申报了通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静说。

画作富含乡土气息 

记者在潘静家看到,她的画册摆满了书柜,装订成册的作品有500余幅。铅笔、碳素笔、中性笔、中性彩笔、水彩笔、彩色荧光笔样样俱全,她思维敏捷,提笔就画,原生态的硬笔彩画活生生地跃然于纸上。

在书柜中,她拿出父亲早年珍藏的黑白作品让记者观看,《喜鹊登枝》、《牧童放牛》,这些作品线条细腻,构图大方、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家里祖辈传下来的珍贵作品,还有我这么多年积累的作品都在1991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了,让我很心疼,现在家中幸存保留着父亲早年的几幅作品,尤为珍贵。”

潘静介绍,“佟佳江硬笔手墨彩”是较为形象的民间粗略原生态写实、写景、会意画,是家族式传承的独一无二的民间美术形式,这一原生态的民间美术文化产物,内容和想象力丰富,形式独特,手法细腻,线条色彩逼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是普通百姓可以广泛参加并加以传承的书画形式。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佟佳江硬笔手墨彩”已发展为:《孝道篇》、《乡土篇》、《年画篇》等10多个系列500多幅作品。潘静为使“佟佳江硬笔手墨彩”得以传承和发展,已将所有作品扫描、打印并塑封成册,便于参展和参观,更便于教学和交流。现在,潘静把这一特色文化艺术传承给了第五代传承代表人——16岁的潘科成。“另外通化市还有二三十名学员正在学习硬笔手墨彩,他们目前基本功练习得都很好了。我准备培养这些孩子,使这一民间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记者 王耀辉 /报道)

[3图]硬笔手墨彩方寸见天地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卧冰求鱼(硬笔彩墨) 潘静 姜诗孝亲泉涌跃鲤(硬笔彩墨)潘静 雁南飞(硬笔彩墨)潘静 一张白纸,几支中性彩色硬笔,这便是被评为通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佟佳江硬笔手墨彩”的全部作画工具了。 别看作画工具简单,这种独有的民间美术在潘氏家族流传已经有110多年,绘画技艺传承了五代人
全文:

卧冰求鱼(硬笔彩墨)

潘静

姜诗孝亲泉涌跃鲤(硬笔彩墨)潘静

雁南飞(硬笔彩墨)潘静

一张白纸,几支中性彩色硬笔,这便是被评为通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佟佳江硬笔手墨彩”的全部作画工具了。

别看作画工具简单,这种独有的民间美术在潘氏家族流传已经有110多年,绘画技艺传承了五代人。

潘家人世代居住在佟佳江(即浑江)畔,大自然赋予佟佳江得天独厚的景观,激发了第一代绘画手法创始人潘贵喜的绘画灵感。潘贵喜以种地为生,在田间地头休息时就喜欢用农具在地边画画,画风土人情,画自然美景。后来独创了用做饭烧火剩下的炭棒在纸张、树皮、白布上作画,绘画手艺独具风格。第二代传承人潘禄,继承和发展了自家烧制的橡子树木炭棒在白布上的绘画手法。到了第三代传承代表人潘树清,独创了用黑墨水钢笔绘出惟肖惟妙的纯黑图案,把硬笔手墨彩画提升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画出了以喜庆丰收、子孙满堂、年年有余、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和吉祥如意等为主题的年画,深受邻居的喜爱。潘树清老人还将硬笔手墨彩传给了第四代传承人潘静。

如今,已到知天命的年纪的潘静就职于通化市审计局。或许遗传了前辈的美术天赋,或许是因为身处绘画世家的环境,她从小就喜爱画画。潘静眼中,家族的绘画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感以硬笔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但用烧火柴禾剩下的木炭作画,属于原生态民间绘画。潘静便在继承前辈绘画技艺的基础上有了创新,用中性彩笔创作了美观、形象,反映民间风土人情的硬笔画——佟佳江硬笔手墨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科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冲击,手绘画和手写材料已经逐步被电脑绘画、打字所取代。潘静觉得这种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的原生态美术绘画,应该有更多的人了解和继承。2010年,她将佟佳江硬笔手墨彩申报了通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批准。

潘静的“佟佳江硬笔手墨彩”已有《孝道篇》、《乡土篇》、《年画篇》等10多个系列500多幅作品。一幅《姜诗孝亲泉涌跃鲤》栩栩如生,背后的故事是汉代人姜诗对母很孝,妻庞氏善体夫意共同孝亲。母亲喜欢饮用江水,又喜食鱼脍,庞氏常往距家约六七里的江里取水奉母,且常烧制鲤鱼。一天,宅旁忽有泉水涌出,味如江水;每天跃出两只鲤鱼,让他们就近取之以供亲。画外音,就是倡导人们尽孝道。潘静在传承自家独门手艺中,又确定了第五代传承代表人潘科成,还培训了20多名民间硬笔绘画学员。

文静、细腻的潘静告诉记者:“硬笔彩画的作画工具简单,铅笔、碳素笔、中性笔、水彩笔等都可以作画,老少皆宜,是老百姓可以参与并加以推广的书画形式。”她相信佟佳江硬笔手墨彩一定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1图]“黏豆包”在东北农村的饮食中占重要地位,“苏叶黏豆包”更是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制作苏叶黏豆包 杨玉川/摄 再过四年我们就进入21世纪,这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的冲击,我们如果把握住这个机遇,我们就能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否则我们和全球发展的距离就越拉越大。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所以读书是提高我们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愿我们大家一齐努力把书读好,把书的事
全文:

制作苏叶黏豆包 杨玉川/摄

再过四年我们就进入21世纪,这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的冲击,我们如果把握住这个机遇,我们就能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否则我们和全球发展的距离就越拉越大。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所以读书是提高我们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愿我们大家一齐努力把书读好,把书的事业办好,这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摘自《邴正讲演录》

在东北,人们经常用“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句话来表达不要小瞧人的意思,几乎每个东北人都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那么究竟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呢?

黏豆包充满东北地域特色

在东北饮食文化中,黏豆包可谓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代表。以前,北方几乎不产细粮,各家各户每逢年节才能吃上一二斤白面或大米。因为其他粮食在冬季不容易储备,所以,在长时间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种既美味可口,又容易储存的食物,这便是黏豆包。一入冬月,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做黏豆包,泡上些大黄米,熬上一大锅红豆,这一冬的食物便富富有余。

除了便于储存外,黏豆包也是人们外出劳作时最常携带的一种食物。早年间,农民每天都是两餐,天亮早餐,然后,下地劳动,直到天黑时才吃晚餐。这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间隔太长了。因此,农民们每年初冬时节,用黄米磨成面,做成鸡蛋大小,里面有豆馅的豆包,放在外面冻实,以备开春下地时蒸食。由于黄米属于消化慢的粮食,所以,用黄米面制成的黏豆包,成了农民们抵抗饥饿的主要食品。同时,作为春节期间的民俗食品,黏豆包深受农民的喜欢。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把黏豆包作为一种填饱肚子的食品了,而把它作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风味美食了。

长白山民采用天然裹叶

长白山叶裹食品制作技艺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传承至今。世居长白山区的山民,祖辈沿袭家族饮食习俗,居山吃山、就地取食材,利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天然叶裹制作食物,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叶裹防病养生的民间饮食传统仍延续着。

每年一到立秋,农村的大闺女、小媳妇就泡米、磨面、采叶、和馅……忙活起来了。小女孩儿们自然也会当成趣事儿跟着帮忙,很快学会包制叶裹食品的方法。

长白山区先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选择各种各样的裹叶,制作着五彩缤纷、奇形怪状、香醇可口、耐腐耐饿,并具有一定保健、祛病功效的叶裹食品。 现在市场上用生菜和大白菜包制的饭包等叶裹食品就属叶裹食品的演化。

最初制作工艺比较简单

在抚松县,有这样一家以经营黏豆包为主的店铺,他们制作的黏豆包和苏叶干粮,味道正宗是远近闻名的。闫德美和丈夫沈月明是一对夫妻,约10平方米的店铺内,摆放着各种制作黏豆包的工具和机器。

闫德美说,她今年39岁,做黏豆包的手艺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其实,无论是黏豆包和苏叶干粮,基本的制作工艺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从食物的营养上来看,苏叶干粮因为兼具了糯米和苏叶的营养,并且苏叶还有一种特有的清香味,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闫德美告诉记者,几十年前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种黏米制品。“那时候没有冰箱,冬季储存食物都是靠着外边的寒冷天气,那个时候,冬天的食物几乎都是冷冻的。大黄米和糯米都属于黏米,温度过高时容易发酸。但冬天冷冻以后就很容易保存,基本上一冬天也不会坏。”

闫德美说,在东北,黏豆包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分为多种,比如烙制的“黏火烧”、蒸制的“苏叶干粮”、黏豆包。“尽管如今黏豆包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如绿豆馅儿、肉馅儿的。但最初的黏豆包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就是红豆馅儿的。那时候,黏米的加工就是一个体力活。”

以往冬季家家磨米做豆包

“糯米要经过水磨加工,才能成为制作黏豆包的原料。旧时一个村里只有一盘磨,每到冬季,磨盘处总是聚集着排队等候磨米的人。但现在,一个简易的电动磨就搞定了。”沈月明说。

据闫德美介绍,苏叶黏豆包制作的第一步便是制作糯米面。首先,将糯米用水浸泡半月余后,用水磨研磨,沉淀下来的就是制作黏豆包的面料;馅料方面,以红小豆为例,将选好的红小豆烀熟,制成酱,按比例加入白糖拌匀,此时,馅料就做好了。“其实,黏豆包的制作工艺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每个人做出来的东西口味却不太相同,这主要是制作过程的差异。”闫德美说,除了糯米面和馅料的制作过程需要精心研究,包制过程和其他带馅面食大同小异,包馅、封口就结束了。黏豆包和“黏火烧”到这一步便可以进入锅中蒸或烙了。但苏叶黏豆包还要有一道包苏叶的过程。

因为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元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而苏叶则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所以,二者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沈月明介绍说,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采摘苏叶的好时节,种上一片苏子,便可以获得制作苏叶黏豆包的叶子。将苏叶洗净、沥干,正面涂上油,放上包好的糯米黏豆包,上锅蒸约10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食用了。如今,这种食品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农村地区,更被广大城镇居民所接受,成为冬季的东北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沈月明说,制作黏豆包、苏叶黏豆包这样的食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尽管现在有卖现成的糯米面,但煮馅的过程比较耗费时间,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自己做。“现在也就我们这代人还会,以后就越来越少了。”沈月明说。

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通化师范学院满族研究中心自在长白山区里田野考察中,发现长白山叶裹食品后,加大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力度,10多年来,作大面积田野考察,先后深入到长白山主脉及支脉的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的通化县;集安市头道镇腰营村、东村、西村、多道村;抚松县漫江镇孤顶子村;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村。

对长白山叶裹食品制作技艺进行全面调查,走访巧手农妇,了解各种各样的长白山叶裹食品,并进行录像、拍照、录音并品尝。形成了系统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为长白山叶裹食品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通化师范学院满族研究中心积极将长白山叶裹食品的长白山区传统主食魅力与优势、开发价值及濒危情况上报各相关领导及部门,并撰文发表。他们希望能尽快将长白山叶裹食品列入吉菜菜谱,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这清香实惠的佳肴。

据悉,为了保护苏叶黏豆包这种民间传统饮食技艺,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白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由通化师范学院申报,已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记者 杨玉川 王耀辉/报道)

“福贵铁锅鸭绿江鱼”等跻身集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暂无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孙淑娟报道)集安市文新体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渠道搜集、整理民间传统技艺,使有保护价值的优秀技艺加以扶持与保护。日前,通过对全市传统技艺的深入挖掘后,确定了福贵铁锅鸭绿江鱼烹饪技艺、药王谷野山参繁衍技艺、新开河草编技艺、集安白酒酿造技艺、新开河人参加工技艺、福贵明火烧
全文:

本报讯(孙淑娟报道)集安市文新体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渠道搜集、整理民间传统技艺,使有保护价值的优秀技艺加以扶持与保护。日前,通过对全市传统技艺的深入挖掘后,确定了福贵铁锅鸭绿江鱼烹饪技艺、药王谷野山参繁衍技艺、新开河草编技艺、集安白酒酿造技艺、新开河人参加工技艺、福贵明火烧烤技艺、鸭绿江鸭蛋腌制技艺等七项濒临失传且具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民间技艺,申报并收入集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制定了5年计划和详细的保护措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