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魏拯民和他的“家”
作者: 徐静 朱萍  来源:奋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色恐怖  杨靖宇  哈尔滨  “家”  组织  日本侵略者  市委书记  铁路工人 
描述:魏拯民和他的“家”
李红光:毛泽东赞誉的东北抗联名将
作者: 吕勋福  来源:世纪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员  东北抗联  杨靖宇  艰苦奋斗  日本侵略者  李红  义勇军  毛泽东 
描述:李红光:毛泽东赞誉的东北抗联名将
杨靖宇连克邵本良
作者: 曲晓溪  来源:奋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武装  东北地区  “三光”政策  杨靖宇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  1931年 
描述:杨靖宇连克邵本良
最小的学校:吉林省抚松县西岗村小学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吉林省  学校  杨靖宇  小学部  硬件设施  日本侵略者  初中部  抚松县 
描述:最小的学校:吉林省抚松县西岗村小学
杨靖宇与东北抗联第一军血战辽东
作者: 李玉勤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先烈  辽东  东北抗联  杨靖宇  抗日  日本侵略者  中国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描述:杨靖宇与东北抗联第一军血战辽东
靖宇陵:一座浩气永存的历史丰碑
作者: 李游 韩琦  来源:国防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靖宇县  示范基地  历史  杨靖宇  日本侵略者  民族英雄  国防教育  长白山 
描述:靖宇陵:一座浩气永存的历史丰碑
生我是这片土地
作者: 鲁青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探索和研究  《解放军报》  电视剧创作  衣衫褴褛  三年困难时期  内心世界  日本侵略者  古代壁画  国内外市场  读画 
描述:画家成秉羿先生有一方 闲章:生我是这片土地。他 生在集安,长在集安,更钟 情于集安。几十年来,他吸 吮着大地的乳汁,徜徉在历 史的长廊中,不断探索、发 现、追求、拼搏,一路辛苦 走来,把历史轶事变为视觉 艺术,把关东风情诉诸笔端,终于赢得 了中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和认可,赢得 了大众、收藏家的喜爱和好
全文:

画家成秉羿先生有一方 闲章:生我是这片土地。他 生在集安,长在集安,更钟 情于集安。几十年来,他吸 吮着大地的乳汁,徜徉在历 史的长廊中,不断探索、发 现、追求、拼搏,一路辛苦 走来,把历史轶事变为视觉 艺术,把关东风情诉诸笔端,终于赢得 了中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和认可,赢得 了大众、收藏家的喜爱和好评。$$ (一)$$ 成秉羿出生在杏林世家,虽对中医 不感兴趣,却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自 幼喜好写写画画,在十几岁时便崭露头 角,被当时负责全地区群众美术辅导工 作的王纯信先生称为“神童”。可天资 聪颖的他却偏偏没有机会进入大学。那 时,正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成秉羿 兄妹七个,另外还有一个是他父亲收养 的日本孤儿,家庭窘境可想而知。为减 轻家里的负担,他中学毕业就离开校 门,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利用一切 业余时间专修文学、美术。后来所在单 位领导爱惜其才华,送他去长春电影制 片厂系统学习了编剧、摄影、美术。这 为他日后从事专业绘画和涉足文学领域 打下了基础。$$ 真正使他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的是 已故大画家佟雪凡先生。文革中,被批 斗挨整过后的佟雪凡衣衫褴褛只身来到 集安劳动改造。成秉羿找机会多次把佟 先生请到家中长谈。佟先生也非常喜欢 这个与他的长子同龄而且学习刻苦的成 秉羿,便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中国画技 法传授给他。时光流逝,成秉羿不仅得 到佟先生的真传,还记住了佟先生的谆 谆教诲:一个想成大器的画家,必须具 备较深的文化修养,画家画到后期,是 文化的较量。画家必须有两个翅膀:一 是文学,二是笔墨,只有一个翅膀是飞 不起来的!$$ (二)$$ 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文化积淀十分 厚重。几十年来,成秉羿致力于东北古 代少数民族绘画的探索和研究,成绩斐 然,地方、省,乃至中央电视台都在新 闻频道作了 报道,国外 的一些学者 也给予了极 高的评价。 面对这些, 成秉羿并没 有就此止 步。经过几 十个通宵达 旦的艰苦创 作,绘制成 一幅12米的 长卷《琉璃 明王迁都 图》。其图 车骑、服饰 均以古代壁画为依据,参照历代君王出行 图,杂以牲民行驮诸事,前导后从,井然 有序。迁都非同出行,人物何止万千,非 一纸长卷所能描述,故督导武士回首展 顾,以示尚有来者。长卷活生生将一代帝 王带领臣民举国迁都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 眼前。$$ 难怪原吉林日报社社长、画家易洪彬 先生看后大为赞赏,嘱咐主任记者龚保华 写了一篇文章《白山绿水千古情》,连同 长卷局部刊登在吉林日报上。$$ 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 响。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苏荣同志让他的 秘书给成秉羿写了一封信,由集安市政府 有关部门转到了他手里。信中高度赞扬了 成秉羿为弘扬长白山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作为人文画家,还有一个课题,那就 是笔墨当随时代。成秉羿除创作大量历史 题材作品外,还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题 材的作品。反映进步青年奔赴延安的《解 放区的天》、反映土改时期东北地区干群 关系血浓于水的《基层》,以及《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 《鸭绿江 畔》、《种 子》等几十 幅作品,分 别发表在 《中国书画 报》、《人 民政协报》、 《解放军报》 等权威刊物 上。他的一 幅反映毛泽 东虚心听取 党外人士意 见的作 品——《箴言》被毛泽东纪念堂收藏。 《沸流谷畔话人参》获“墨海精英”国际 书画大赛二等奖;《亘古回声》被故宫博 物院收藏;《风从东方来》被北京民族文 化宫收藏,还有数十幅作品被日本、加拿 大、美国和韩国等国画商收藏,另有多幅 佳作被国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前不久, 他的一幅名为《天路》的作品参加了由中 国美协为庆祝西藏铁路通车而举办的全国 美展。$$ (三)$$ 除了画画之外,成秉羿还运笔行文。 《爱美的女人让我轻轻告诉你》、《我是东 北人》、《走近方起东》等文章深深打动 了读者。他还在近几年内创作了两部电视 剧,一部是三十集的《白山绿水谙千秋》, 还有一部是十二集的《清清的还乡河》。$$ 在电视剧创作中,值得注意的是,他 把日本侵略者作为“普通人”来写,着力 揣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日军军官在 屠杀暴动的八路军俘虏时深深鞠了一躬说 了一句“对不起,这是战争”,然后才转 过身去,似乎不忍心看。另有 一段是日本人哄骗善良的中国 农民,说把粮食交出来就放 人,淳朴的老人以为是真的, 就交出了仅有的一点口粮,正 欲离去,背后枪响了,老人倒 在血泊中。日军小队长说道: “中国人,真是太厚道了……” 他笔下的日本军人,外表颇为斯文,而举 起屠刀时仍面带“微笑”。当一个日本兵 活活摔死一个三岁孩子时竟说出:“再过 十五年,又是一个八路!”$$ 原来,成秉羿在用语言、用面部表情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在用更犀利的 笔触揭露倭寇的侵略嘴脸。$$ 拜读、编发他的一篇篇文章,看到那 一沓沓剧本,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成秉羿 的画会感动那么多读者——因为他通过文 学轻轻叩开了人们的心灵门户,走进了人 们心里……$$ 成秉羿作为中国长白山文化编撰委员 会的美术编辑,市美协的艺术顾问,但近 几年中,地方刊物上少见了他的作品,各 种笔会上也没有了他的踪影,他到哪里去 了呢?原来,他应邀进关,举家去了京 郊。$$ 除了继续画画外,还担任一所大学的 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上国画课。他还是 大唐画院的副院长。地方换了,心却没 变,人更勤奋。近三年来,除文学创作 外,他还创作了两百余幅美术作品。在年 内的一次《成秉羿——中国当代实力派画 家作品展》中,所展出的五十余幅作品几 乎全部售出。他的画也被商家看好,而且 颇有实力和眼光的荣先生已与他签约,成 为他的经纪人。今后,成秉羿的书画作品 均由荣先生来运作,并在国内外市场销 售。$$ 尽管身在异乡,但在成秉羿创作的题 材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东北的历史和 东北的风俗民情。难怪当地的一位享有盛 名的画坛老叟感叹:成君为我们带来一股 强烈的“东北风”!

抗联在辑安
作者: 杨冬云 谭寿兴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敌人  部队  抗日游击战争  作战计划  杨靖宇  1938年  日本侵略者  老岭  战略后方  游击区 
描述:三次著名战斗$$ 老岭会议后,抗联第一路军广大 干部战士在老岭会议精神的鼓舞下, 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协同作战,连 续向敌人发起了新的进攻,给敌人以 致命的打击,连敌人自己都哀称这是 “梅集线建设史上用血染红的最悲惨的日子”。这时,老岭山区 呈现出一派抗日斗争高潮的新景象。其著名的战斗有:袭击老 岭
全文:日元,总计155920日元。$$ 家什房子战斗。1938年初,日伪当局把素称“皇军剿匪之 花”的索旅(旅长索景清),从热河调到集(辑)安“讨伐” 抗联。抗联得到索旅驻头道的32团1营同辑安警察大队前来热
传承童谣励后人
作者: 周振林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关东文化  搜集整理  伪满洲国  中国人民  日本侵略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罪行  抗日战争  民间文学  长白山 
描述: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之际,我拜读了省民间文艺家、通 化县林业局退休干部刘仲元先生 主编的《长白山抗日童谣》。这是 我省第一部以“抗日童谣”命名的 力作,是色彩浓郁的关东文化中 儿童花蕾的再绽,是东北抗日联 军和长白山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不 畏强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全文:

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之际,我拜读了省民间文艺家、通 化县林业局退休干部刘仲元先生 主编的《长白山抗日童谣》。这是 我省第一部以“抗日童谣”命名的 力作,是色彩浓郁的关东文化中 儿童花蕾的再绽,是东北抗日联 军和长白山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不 畏强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 勇杀敌的真实写照,更是戳穿当 今日本某些政客和军国主义分子 否认历史、掩盖其侵华罪行的铮 铮铁证。$$ 刘仲元先生1940年秋生于通 化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 时经历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 的压榨和欺凌,那个时代正如一 首首童谣所传唱的那样:“康德坐 新京,到处抓劳工,劳工下矿坑, 一去影无踪。”“乱石岗,挖土坑, 狼狗吃得眼睛红……”刘仲元恨 透了日本鬼子,总想长大以后报 仇雪恨。他永远忘不了1945年8月 15日这一天,伪满洲国倒台,日本 膏药旗像晒蔫了的树叶无力地从 他家乡警察署的门楼上坠落下 来,刚刚5岁的他和小伙伴们一起 跑上街头,欢呼雀跃,传唱着一首 首童谣:“卖膏来,什么膏?日本旗 是刮皮膏……扎枪一捅窟窿在, 贴在天皇天灵盖”。童谣像一颗种 子,扎根于心中,至今耳熟能详, 倒背如流。歌谣就像重炮,能痛击 敌人的滔天罪行;歌谣又像号角, 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给他 以后的搜集整理、传承歌谣工作 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1957年,初中时代的他就已 在《红孩子》、《大众演唱》等文艺 刊物刊发了多首歌谣,从此一发 而不可收。$$ 1958年参加工作后,刘仲元 不放过任何机会,坚持搜集整理 歌谣和民间故事。直到他从事教 育工作时,常常与学生促膝交流, 讲故事、背歌谣,做游戏等。做新 闻工作时,更是利用得天独厚的 条件,深入偏僻的山沟走屯串户 采访,孜孜不倦地摘抄笔录,始终 不忘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文学。 “文革”时期,刘仲元的身心也受 到冲击,他创作的寓言《我要的是 葫芦》(小学语文课本选用20多 年,至今仍被用作教材)硬被说成 攻击“三面红旗”,反映现实的民 间歌谣《日子没法混》被歪曲成攻 击人民公社。他的书籍、剪报、手 抄文稿等有价值的材料被洗劫一 空。在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辅 导员时,他从人们送往废品收购 站的旧书堆里抢回了《东北人民 抗日歌谣选》、《长白山抗战歌谣》 等一批珍贵歌谣集,对《长白山抗 日童谣》的出版,起到了很大的补 充作用。他业余时间搜集整理的 《参加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之 歌》、《投奔抗联扛起枪》等歌谣 200余首,有的选入《东北抗战歌 谣》、《中国民歌》、《吉林民歌》、 《通化民歌》等书中,其中《杨司令 英雄汉》曾代表通化地区参加省 民歌大赛获一等奖。他先后在《民 间文学》、《吉林民间文学》等刊物 发表抗日儿歌多组。1980年,被吉 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 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40多 年漫长岁月,《长白山抗日童 谣》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了。《吉 林日报》、《文坛风景线》、《吉 林电视台》、《通化电视台》、 《通化日报》等十几家媒体先后 作了报道。刘仲元说:“口传实 录的东西具有区域、民族特色, 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 富,忘掉了它就忘了根本。歌谣 是一面镜子,反映社会各个时期 的生活全貌。《长白山抗日童 谣》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 晶,希望这本书能让没有经历过 这段历史的年轻人了解历史;让 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年人不 忘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 是至理名言啊!”$$ 我想起了巴金老人的一段 话:“人活着,就要给自己生活于 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刘仲元 先生正是这样,为了承载那段不 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民族记忆,付 出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用一腔 热血为我们串起了昨天和今天, 提醒我们“牢记历 史,不忘过去,珍视 和平,开创未来”。

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国际主义战士福间一夫
作者: 孙继英 吕永华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劳工  国际主义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中国人民  日本侵略者  日本军国主义  中日两国  总司令部  日本帝国主义 
描述: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国际主义战士福间一夫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