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06(1)
2005(1)
按来源分组
通化日报(2)
相关搜索词
二道江区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 左戎良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主导产业  地域优势  政策扶持  农民就业  专业技术人员  农民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贫困农民  发展乡镇企业  个体私营经济 
描述:本报讯二道江区结 合地域优势,加快“三个园区,六个基地” 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 “菜、药、牧、特、林”五个主导产业,同 时积极开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加大对贫困农民的扶持力度,使农民真 正得到实惠。$$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 民增收。大力发展蔬菜业。调整蔬菜
全文:

本报讯二道江区结 合地域优势,加快“三个园区,六个基地” 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 “菜、药、牧、特、林”五个主导产业,同 时积极开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加大对贫困农民的扶持力度,使农民真 正得到实惠。$$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 民增收。大力发展蔬菜业。调整蔬菜品种结 构,充分发挥西红柿、黄瓜等6个无公害蔬 菜的品牌优势,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面积,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400亩,其 中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100亩。全 年生产无公害蔬菜约8800吨,实现销售收 入770万元。发展中药材产业。去年全区中 药材面积已达到了5782亩。区政府先后出 台了优惠政策扶持中药材的发展,并多次组织 区农业局及乡镇长到外省市考察学习,与长春 中医学院、通化园艺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 关系,引进3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区中药 材产销办公室。区政府还采取政策驱动、服务 促动、订单牵动、基地拉动、典型带动引导农 民种植中药材,由财政拿出专项资金90万元, 按每亩种子款150元发给农户,免征特产税, 并承诺“保种子、保技术、保底价、保回收”, 与域内外药厂签订的购销合同达500份左右。 壮大畜牧业。去年全区各种畜禽养殖户达到 6000余户,全年共发展牛1.8万头、猪8万 头、禽类200万只,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 占据了很大比例。发展特产业。主要生产食用 菌和葡萄。在食用菌生产上,采取政策扶持、 资金扶持、技术扶持的方式,免征特产税,每 袋给予0.3-0.5元的补贴,并由专业技术人员 统一装袋、统一灭菌、统一销售。目前,全区 累计发展滑子蘑15万盘、花香菇220万袋。 在葡萄生产上,除发展优质生食品种外,还加 快发展冬贮品种和酿造品种,通过反季销售和 批量销售,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全区葡萄已 达到2200亩。$$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据 初步统计,全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约有 1500多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人 均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地域优势、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通钢的发展, 全力做好服务通钢的文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及个体私营经济。几年来,先后上了一批通钢 原料配套企业和一些通钢下游产品深加工企 业,吸纳农民就业约500多人;去年,围绕通 钢新建服务企业21户,预计年底可投入生产, 预计解决农民就业500人。同时加大发展劳务 输出经济的力度。区内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农民 工有700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全年总 收入约385万元;季节性外出从事建筑和其他 行业的农民工约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3%。$$ 实施市“联乡包村脱贫工程”,促进后进 农民增收。采取了“三级联保”的方式,全区 共包保293户。并出台了贫困户准入市场持卡 制度、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农贷优先、就业 优先等5项包村脱贫优惠政策,引导贫困农民 快速增收。通过包保使全区中低收入水平的农 户增收幅度可达15%。目前,已投入资金 11.74万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3.9万元, 平均每户投入500元,劳务输出55人,帮助 发展致富项目109个。

时家店乡加速建设新农村
作者: 春雨云 斌平森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生产效益  政策扶持  市场引导  优质水稻  达产达效  石膏矿  加速建设  引资渠道  白灰  新农村 
描述:本报讯旭发 旅游区——山青水秀,时家店水库——碧波 千顷,村际水泥路——华灯闪烁,乡间平原 地——鱼肥米香,几年来,柳河县时家店乡 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劳动 力等优势,加快了建设新农村步伐。$$ 做强“财源工程”。通过采取政策扶持、 市场引导、规范管理等措施,快速壮大石膏 矿、白灰矿等
全文:

本报讯旭发 旅游区——山青水秀,时家店水库——碧波 千顷,村际水泥路——华灯闪烁,乡间平原 地——鱼肥米香,几年来,柳河县时家店乡 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劳动 力等优势,加快了建设新农村步伐。$$ 做强“财源工程”。通过采取政策扶持、 市场引导、规范管理等措施,快速壮大石膏 矿、白灰矿等重点项目群体,增强了财政实 力。一是推进石膏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 一步盘活存量资产,理顺管理机制,提高了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目前,3个 石膏矿已实现税金90多万元。二是对乡内 的白灰矿进行了合理整顿,组建了白灰联合 集团,规范了市场,统一了销售,扩大了经 营规模,全乡白灰矿已实现产值210万元, 上缴税金40多万元。三是依托资源优势,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先后引资200万元,对 东圣石膏矿副井进行了新一轮承包,提高了 企业效益。引资150万元,新建了9座规模 较大的白灰矿,年产白灰3万吨以上。引资 110万元,新建大型养牛、养猪场各一座, 现已达产达效。$$ 做活“裕民工程”。围绕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和减少富余劳动力两个环节,着力促 进农民致富增收。一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 优质水稻、烤烟等产业。去年全乡发展优 质水稻5000亩,农民可增收50多万元, 养殖肉鸡30万只、肉中12万头、肉猪13 万头。二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成立了劳 动保障事务所,委派专人负责劳务输出工 作,向省内外大量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 还利用乡内石膏矿,白灰矿等企业扩大经 营规模的机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500 人。通过组织引导,以胡家村为主的“流 动打工队”已发展到2800人,年收入达到 1600多万元。$$ 做优“文明工程”。以“环境优美乡镇” 为目标,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 乡村文明程度。一是 下大力气加强乡村基 础设施建设。几年来, 他们多方筹资1500万 元,修筑乡村水泥路 61.3公里,实现了村 村通的目标,去年投 资150万元,新建村 级水泥路10.8公里,该乡时家店。村、煤窑 村、长兴村、鹿林村在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的 同时,还建立了农民科技书屋,形成了农民 学科学、用科学的新气象。二是进一步抓好乡 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去年投资10万多元, 在35公里乡路两侧栽植杨树2万株、刺槐 6.5万株,花卉20万株,更新路灯19座。全乡 8个行政村均已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