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非物质遗产 (1)
按年份分组
2004(1)
按来源分组
吉林日报(1)
相关搜索词
东北大母神
作者: 梦月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逝 去的远古 文化中,世 界各地原 始先民们 的大母神 崇拜是一 种极其普 遍的重要 文化现象。大母神是考古学界 对世界各地出土的旧石器时 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的裸体、 鼓腹、丰臀、特别突出生殖部 位的女性雕像的统称。她是原 始的创造力、生育力、繁殖力、 养育和生长周期的母性象征, 她广泛分布在西起
全文:

在逝 去的远古 文化中,世 界各地原 始先民们 的大母神 崇拜是一 种极其普 遍的重要 文化现象。大母神是考古学界 对世界各地出土的旧石器时 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的裸体、 鼓腹、丰臀、特别突出生殖部 位的女性雕像的统称。她是原 始的创造力、生育力、繁殖力、 养育和生长周期的母性象征, 她广泛分布在西起西班牙东 至西伯利亚的整个欧陆区域 内。国外的大母神发现、研究 比较早,中国大母神的发现是 在20世纪80年代,最早在东 北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在东北 辽宁一带的考古发现证实了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原始先 民也曾在大母神的庇佑下,实 现着他们大地硕果累累、子孙 绵延不绝、种族繁衍生息的愿 望。今天,大母神及其崇拜的 巫术和宗教原始意象虽然已 经消失了,但是,在东北民俗 中仍可见它变形的遗存。$$ 中国红山文化遗址中东 山嘴的大母神像,不仅腹部隆 起显示出孕妇模样,而且阴部 有三角记号,这与驰名世界的 奥地利威林多夫大母神像一 样,突出强调的是她的生殖繁 育功能。在辽宁牛河梁一带还 发现了五千年前的女神庙、女 神祭坛、积石冢;在女神庙中 还出土了大批女神像,其中最 高大者将及5米,是女神中最 大的大母神。更值得一提的 是,其中一尊基本保持完好的 女神头像,如真人大小,她的 眼睛是由晶莹碧绿的圆玉球 镶嵌而成,至今仍双目炯炯、 神采飞扬。在女神庙的四周广 阔地带,是大型象征“天圆地 方”的祭坛,可以想见,五千多 年前的先民们,在女神祭坛和 女神庙中举行过盛大、热烈、 恢宏的祭祀仪式。这种仪式的 基本形式是模仿,先民们的模 仿既表现在对大母神丰乳肥 臀、鼓腹大阴形体的雕塑上, 又表现在大母神的戏剧式表 演上,同时,还表现在那些参 加祭祀的人们围绕着大母神 的模仿舞蹈上。先民们是想以 对大母神的模仿来获得大母 神强大的生殖繁育功能。这种 盛大的祭祀仪式后来渐渐消 失了,但大母神原型和大母神 崇拜却以种种变异的形式留 存了下来。$$ 娘娘庙中的娘娘是女神 庙中大母神的变形。过去人们 一直认为,东北的娘娘庙是从 关内移建过来的,这是不确切 的。东北的娘娘庙是女神庙原 型的变形。辽宁迷镇山娘娘庙 是清初重建的,但在原址上就 有一座被称为“广嗣宫”的古 庙,建于何年不详,是在明末 才颓倾的,可见它的久远。所谓 “广嗣宫”就是多生育子孙的 “宫”,其实就是庙。人们建立一 座这样的庙,不仅是多多生育愿 望的表达,还是举行多多生育祭 祀仪式的地方,这里面显然应该 有一个主管生育的大母神才是。 娘娘庙中的女神是被称为孙娘 娘的,其实就是大母神的另一种 称呼。娘娘庙中的娘娘实际是 “广嗣宫”中的大母神的变体,而 “广嗣宫”的大母神则是牛河梁 大母神的变体。从牛河梁女神 庙到“广嗣宫”到娘娘庙是一脉 相承的;子孙娘娘是大母神的变 体,考古发现越来越证明了这一 点。$$ 祭柳仪式,又称“换索仪 式”或称祭“佛多玛玛”仪式, 是祭祀大母神仪式的一种变 体,在祭祀“佛多玛玛”时,萨 满从“佛多玛玛”的口袋取出 “子孙绳”,一端系在索口袋的 长钉上,把系有“神箭”的另一 端从正屋拉到庭院东南侧,系 在那里的新柳枝 上,这个仪式中的 那个黄布口袋和 柳枝都是大母神 的象征。黄布口袋 的“大”象征着大 母神的“有容乃大”;柳枝也是 大母神象征。柳在冬去春来春 寒料峭的季节里最先绽放新 绿,原始人依据“相似律”认定 女神的灵魂寄托在柳身上,柳 的重新复活就是大母神的复 生,所以柳也是大母神的化 身。而从词源上考察:“佛多” 的满语意思是“祈福祭祀时的 柳枝”,玛玛是满族对祖母或 老年妇女的尊称,所以“佛佛 玛玛”即是柳枝玛玛。“佛多” 从满语词源上考证其词头是 “佛佛”,而“佛佛”在满语中 又是指女性生殖器的,故而, 柳是大母神的强大的繁育生 殖功能的变形化身。在东北流 传着非常广泛的柳神创世、繁 衍种族的神话,如满族的创 世神阿布卡恩都里就是靠着 柳枝才在大洪水中幸免于难 的,进而柳枝又化为美女和他 繁衍后代。正因为柳枝是大母 神的化身,所以通过祭柳就可 以满足繁衍子孙的愿望。而祭 杆仪式则是对祭柳仪式的置 换变形,“杆”是柳的置换变 形,祭杆仪式也是祭祀大母 神的变形。$$ 在东北神话和民间传说 中,反复讲述着大母神创世的 故事。故事是繁复多样的,有 “始母创生型(《天女浴躬池》、 《女真族源传说》),有“善良得 美女型”(《扇子参》、《棒槌岛》 等),有“美女救难型”(《采珠 珠》、《萨满捉参》等),有“拒富 爱贫型”(《珍珠门》、《连理杨》 等)………,但是无论哪一种 类型,它们都是在以不同的类 型讲述同一个原型故事,它们 的基本叙述结构都是一个穷 小伙得到一位美丽的姑娘的 无私帮助,并最终和这个美丽 的姑娘结为美满夫妻。这种叙 事结构无疑是大母神崇拜原 型心理的艺术化再现。这一类 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永 恒的艺术魅力,其原因就在于 东北人的大母神崇拜的文化 心理原型。$$ 在东北有万人围看二人 转的情形,也有“宁舍一顿饭, 不舍二人转”的俗语,二人转 如此让人痴迷和陶醉,是因为 它和大母神崇拜有着密切的 渊源关系。二人转是由东北大 秧歌演化来,东北大秧歌是大 母神祭祀仪式的置换变形。大 秧歌中的“抬阁”──众人把 那个头戴花冠的“上装”高高 抬起的造型,是大母神崇拜最 典型的变形。二人转中那个千 娇百媚、妩媚风流的旦角是大 秧歌“上装”的转换,因而也就 是原始大母神转换。二人转中 “男绕女转”、“女高男低”、“女 美男丑”等造型都是大母神崇 拜无意识积淀的艺术表现。$$ 原始先民的大母神崇拜 心理,经历了巫术──宗 教──审美的转化。所以大母 神以其种种置换变形的形象 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最初基于 “交感巫术心理”,他们相信 “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相 信所有相似的东西都是相近 似的功能;相信物体一经接 触,在中断接触后还会继续远 距离地互相作用,所以他们的 模仿对象最直接的表露了他 们的心理欲求,那个在现代人 看来是丑陋的鼓腹大阴、巨乳 肥臀的孕妇形象是他们心目 中的最完美的大母神形象,通 过对她的模仿就可以达到他 们“双丰收”的目的。但是渐渐 的他们发现自己这种单纯的 模仿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 的满足,于是他们想象在神秘 莫测的大自然有一种不为人 知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在 控制一切,于是他们产生了敬 畏心理,大母神就由模仿的 神转换为单纯膜拜的神。所 以娘娘庙中那个凤冠霞帔的 泥像最终取代了那个孕妇式 的大母神形象,成为了人们 顶礼膜拜的对象,当文明的 进化愈加现代时,他们把自 己的心愿,意识都寄托在那 个符合时代的审美心理的形 象上,大母神逐渐远离了原 始的巫术功能,而变成了让 人欣赏陶醉的艺术对象。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