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1)
按来源分组
通化日报(2)
相关搜索词
“咱百姓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作者: 杜兴武 晓明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这边沟修得真好啊!再不用担心涨水把菜地给淹了。”“二十几年想办没办成的事今天终于办成了,咱们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干部!”在集安市榆林镇向阳村,几个村民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在他们脚下菜地边,赫然卧着一条长120米、宽80厘米、深60厘米的新硬化边沟,足以让北面的山洪从这里流到水渠里去。往
全文:

“这边沟修得真好啊!再不用担心涨水把菜地给淹了。”“二十几年想办没办成的事今天终于办成了,咱们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干部!”在集安市榆林镇向阳村,几个村民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在他们脚下菜地边,赫然卧着一条长120米、宽80厘米、深60厘米的新硬化边沟,足以让北面的山洪从这里流到水渠里去。

往年一到汛期,由于没有排水沟,山沟的洪水就会涌到村子外面的一大片菜地里,淹没了秋菜,严重影响群众的吃菜问题。村民反映到村里,但几任班子因意见不统一,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年复一年,这件事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2010年,新上任的村主任邹立君承诺要修这条边沟。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由镇政府资助5吨水泥,砂石料和工钱全部由村里负担,不用百姓花一分钱。如今,群众看到这条整齐、坚固的边沟,心里甭提多舒坦了,他们心里充满了对村干部的感激。

综合实力强劲攀升成果彰显普惠百姓 ——东昌区落实“三化”“三动”战略纪实
作者: 李晓明 刁志国 苏鑫 张国威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今年以来,东昌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招商富区,人才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以“三化”统筹发展为核心,科学实施“三动’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
全文:

今年以来,东昌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招商富区,人才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以“三化”统筹发展为核心,科学实施“三动’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9亿元,同比增长23.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69亿元,同比增长29.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27亿元,同比增长39.4%。 

以工业化为先导,投资注力,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东昌区依托市区交通枢纽、产能聚集、城市功能完备等相对优势,采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通化龙溪谷滑雪小镇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四环医药控股集团通化四环丰生医药园建设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通化伟昌木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以及吉林祥元镁业镁合金及压铸件生产续建项目等共计2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实际到位资金84.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8.2%。目前,投资6.5亿元的瑞孚汽车销售公司建设项目,部分主体框架已完成;通化万通药业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通化石油化工机械改造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以城镇化为平台,项目提力,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依托通化城市扩容改造,引进长春欧亚、中东新天地、义乌商贸城、龙湾会馆等一批具有战略影响力的项目,有效促进了市区商贸业态的转型升级。目前,高丽御景首府、波尔多小镇高档居住区已初具规模,大大提升了城市发展建设档次。同时,推进吉林省“十强镇“、市级甲级经济强乡强镇金厂镇城镇化建设,以区位优势为依托,聚集产业发展,增强乡镇经济支撑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环境品位,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4个,实现“七通一平”。 

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创新给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东昌区依托打造通化市“菜篮子”工程,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拉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对金厂镇207亩保护地实施改造提标,对长流60栋标准化温室集中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实施产能续能;实施1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6个国内农业最先进生态发展功能区,目前正在实施一期125栋温室大棚建设,2014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0250万元,创利税6000余万元,可安置农民工2800人就业。同时,东昌区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产业,全区共建成清泉肉牛养殖基地、金泉牧业等省级牧业小区22个,实现产值2.72亿元,农民增收2646元。 

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成果传力,打造幸福和谐城区。东昌区始终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90%用于改善民生,全区医保、低保、就业、安居等工作齐头并进,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农村老人和村干部养老补贴办法;率先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全省首批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115元养老金;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居全省最高;实施棚户区改造318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52万平方米,实现农村消灭泥草房目标;每年就地围城、围企安置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累积投入资金3900万元用于改善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通过圆梦大学、朝阳工程,让全区所有孩子享受现代教育。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