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名胜古迹 (2)
按年份分组
2011(1)
2010(1)
按来源分组
吉林大学报(2)
相关搜索词
[1图]倾听历史的回音
作者: 张默  来源:吉林大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风若遥远的回音,乘着红色的 翅膀,在亘古不变的历史里,寻找一 段气壮山河的过往。她是史册里深 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感动; 她是云彩里镌刻的红霞,留给我们 难以忘却的厚重和悲壮。宛如镰刀 的利刃,恍若鲜血烘托的太阳。古老 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 的音符直贯长虹,回响不绝!
全文:

风若遥远的回音,乘着红色的 翅膀,在亘古不变的历史里,寻找一 段气壮山河的过往。她是史册里深 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感动; 她是云彩里镌刻的红霞,留给我们 难以忘却的厚重和悲壮。宛如镰刀 的利刃,恍若鲜血烘托的太阳。古老 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如黄钟大吕 的音符直贯长虹,回响不绝!

2011 年6 月11 日至13 日,在 中国共产党90 岁生日来临之际, 我有幸来到美丽的山城通化,参加 了由省教育厅主办、通化师范学院 承办的全省高校校园媒体记者“寻 访红色足迹,铭记党史党恩”重走 红色路线联合采访宣传活动。短短 3 天的时间,虽不能将90 年的风雨 历程悉数囊括,但足以引发我内心 最深切的感怀与思索。 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 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 熟悉不过的旋律,唱过无数次的 《义勇军进行曲》,但我似乎从来没 有认真去想过为什么在开国大典 上奏响的偏偏是这一首,为什么它 能从无数革命斗争题材的优秀歌 曲中再次脱颖而出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12 日上午,通化师范 学院王长海教授的讲述引人深思。

1935 年,随着电影《风云儿女》 的上映,其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红遍了大江南北。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 政策,使广袤的东北大地丧于敌 手,东北三省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 党号召和影响下,自动组成民众抗 日武装保家卫国。他们坚持抗日斗 争10 余年,没有国民党政府一丝 一毫的物质支援,与党中央也失去 了联系,他们就这样勒着肚皮度过 了零下40 度的冬日,走过无数座 崎岖的山林,战斗2 万余次,毙伤 俘日军5 万余人、伪军6 万余人, 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可以说,东 北义勇军是日军侵华后第一批以 武装斗争的方式坚决抵抗的中国 人,他们吹响了抗战时代的进军号 角,从此响彻云霄,体现了中华民 族敢于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义勇军进行曲》无论在题材上 还是艺术特色上都将这些表现得 淋漓尽致。

我不禁想到了新时期最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爱国主义的确是 一条最结实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 核心,因此才使得这条战线“最广 泛”,无论你是否居住国内、无论你 政治立场如何、无论你属于什么政 党派别,这些都可以暂时搁置,只 要你有一颗中国心,我们就可以也 一定能够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祖国 的利益。而无论历史的巨轮如何转 动,爱国主义这一本质性的主题不 会改变,这也是《义勇军进行曲》具 有永恒生命力的原因。 二 12 日下午来到靖宇陵园,天开 始下起了小雨。陵园筑于高台之 上,白色的台阶与碧绿的草地显得 简洁、庄重,山坡上的松树巍峨挺 拔。拾级而上,进入陵园内部,草木 茂盛但不显杂乱,大家都不约而同 地收起笑声,静静地向前走,人和 自然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不忍打 搅英雄的长眠。

在杨靖宇生平业绩展陈列室 里,游历于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和一件件近在咫尺的文物之间,我 真切地触摸到了那个伟大的英魂。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御辱救国,奋 起抗日;壮烈殉国,浩气长存。杨靖 宇,他的名字镌刻在中国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抗日战争 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上,领 导了一段革命的奇迹;他的精神, 坚持真理,忠心报国,艰苦奋战,英 勇献身,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不 朽的丰碑。当看到杨靖宇遭叛徒出 卖,尸首被人捆在一块门板上的巨 幅图片时,当听到解说员讲述将军 被日本侵略者剖开遗体,发现他的 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草根和棉 絮一粒粮食都没有时,我的心情绝 不是用词语所能表达的。杨靖宇本 不是东北人,但他却甘愿血沃白山 并安葬于此,这里并不是生他养他 的故乡,但这里却是他的祖国不可 亵渎的土地;这里没有他的亲生父 母,但这里有他挚爱的同胞,这是 何等壮阔的胸襟!

走进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高 科技、高质量的现代化展览方式将 更多的人、更多的故事、更多的震 撼推到我们面前,象征白山黑水的 展厅布景、栩栩如生的蜡像、记载 抗联烈士名单的流金文字以及再 现历史画面的幻影成像等,最大限 度地展现烽火关东的壮阔图景。江 桥战役、岔沟突围、孤山阻击、八女 投江,赵尚志、赵一曼、汪亚臣…… 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扛起 抗日救国的重任,组建抗日武装, 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人民 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中坚, 抗日烽火遍燃东北大地,沉重打击 了侵略者。

走出陵园,耳边还回荡着由杨 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 军军歌》的激昂旋律,这是历史的 回音,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它传播了党的抗日政 策,时至今日,抗联的不少老战士 仍在传唱它。而靖宇精神,必将随 着这首歌曲像一盏明灯照亮后人 前进的道路。 三我们还参观了通化葡萄酒股 份有限公司、通化万通药业两家知 名企业,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先进 的生产技术或厂房,而是凝结其中 的精神内核。

党在各个时期的优良传统不 胜枚举,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 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虽说这些都需 要每个中华儿女学习,但不同地区 对本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有所侧 重是否会更利于我们的初衷呢?就 拿靖宇精神来讲,它诞生于东北这 方热土,深深植根于这里的自然、 人文环境,更加适于在此继续“生 长”并服务于当地的发展,东北人民 对它的了解和感情也显然高于其他 地方,更加有利于其传承发扬。通化 市将靖宇精神深深融入城市的灵魂 中,不仅加强宣传力度、保护和开发 与之相关的旅游资源,而且在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其强调突出,如万 通药业、通化师范学院、靖宇中学等, 都将“发扬靖宇精神”作为企业、学校 的文化基石。历史的回声在这里轮回 不绝,也让我看到了革命精神的无穷 生命力。

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着,滋润 着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黑土地,悄声 诉说着那个年代、那群人的故事,似 历史的回音,引人聆听、发人深省。

存师者仁心成学者博怀———记我校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 张默 田勐  来源:吉林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及高句丽渤海研究专家组成员、吉林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申报渤海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履历中如此多的职务让人不禁对魏存成心生敬畏
全文:

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专家委员会成员及高句丽渤海研究专家组成员、吉林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申报渤海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履历中如此多的职务让人不禁对魏存成心生敬畏。走进匡亚明楼238室,记者看到的是简单的陈设,一个占满整面墙壁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有关考古、历史的书籍。65岁的魏存成清瘦而神采奕奕,一副大眼镜后面的眼睛含着笑意:“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静下心来多看些书总有好处。”将镜头拉近,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魏存成。

教学不辍 潜心育人

在本科生中,提到魏老师的《古代建筑》这门选修课的人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离校多年的毕业生回想起当年魏老师指导他们画建筑斗栱的情形,都历历在目,念念不忘。对于这门课,魏存成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因为从表面看,这并不是与考古学直接相关的领域,但他还是积极承担了教学任务。他结合自己的专长,从考古学这一全新的角度切入“古代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内容。虽然年纪大、视力差,但他还是经常“研究”电脑,自己制作上课所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课件,在形式上“不落后”;魏老师也一直“舍不得”放下这门课,“学生们喜欢上我的课,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

魏存成在校工作40余年,先后讲授过《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高句丽、渤海考古》等数门课程。以他现在的年龄,完全可以不再给本科生授课,可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对于教学,魏存成感受颇深:“现在高校中普遍有一种倾向,注重科学研究而轻视教学工作,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为人师,首先要对得起学生。科研固然重要,但当其与教学产生冲突时,我始终选择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招收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来自德、韩、美、英、日、意等国的留学生,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哥廷根大学、伦敦大学和罗马大学的博士进修生。国内毕业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本研究领域中的部门领导或业务骨干,而这些留学生在扩大吉林大学和本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教学和科研,魏存成还特别谈到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我真诚地希望青年教师们开始工作要打好基础,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因为备课、上课的过程也是总结吸取以往研究成果、开发新的研究课题的过程,这对以后长远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学术为国 学术荣校

魏存成长期研究的重点是高句丽、渤海考古与历史,该课题不仅对于深入研究我国东北及东北亚地区的考古和历史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于加强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和2004年,受国务院有关部委指派和学校派遣,魏存成以高句丽首席专家的身份,参加中国国家代表团,连续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和中国苏州召开的联合国第27、28两届世界遗产大会。会议期间,多次赴集安、桓仁,参加两地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立项、检查、验收和培训,并全程陪同联合国委派的国际专家,完成了对集安、桓仁两地高句丽遗产的国际考察。

这些工作,为全面落实中央的部署,保证我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和国家文物局先后三次给校党委发来了感谢信及表彰信。

之后,他又连续三次参加我国与相邻国家共同举办的专题学术会议,每次都有论文发表和主题发言,最后一次还代表中方学者作了总结发言。会后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我国在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报之后,又马上开始了渤海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准备工作。渤海遗产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两省,魏存成作为吉林省申报渤海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的组长,不辞劳苦,多次到各考古发掘工地和重要遗产地考察。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关于集安博物馆展陈、开馆和吉林省内其他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项工作。

这些年来,魏存成先后主持了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项目近10项,出版《高句丽遗迹》《渤海考古》等4部著作,发表论文和撰写咨询报告70余篇。今年,他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高句丽、渤海文化发展及其关系研究”被入选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招标课题”(第二批),已经通过初审,并进行了答辩。

“吉林大学地处东北腹地,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和东北亚,是历届学校领导确定的学校基本定位。我所进行的研究,只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点。也正因为如此,要想做好此工作,就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离不开学术团队内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作为学校的一员,凡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我只能尽心尽力做好,别无他求。”魏存成如是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