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非物质遗产>报纸>  少女慈禧曾流落南靖?

少女慈禧曾流落南靖?

日期:2009.06.17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地址】 地址1

【版次】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早报讯 (记者林泽贵 文/翻拍)慈禧(1835-1908年),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在清朝末期实际执掌朝政48年,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但慈禧太后的童年经历一直是个谜。近日,漳州南靖县一些地方文史学者经过多年的考证后提出,少女时代的慈禧曾经流落到南靖山城镇(今漳州市南靖县城),而且当时她的父亲惠征在福建汀漳龙道台任上,遭双刀会杀害。据了解,目前这段历史已经得到了多方印证,也得到了史学专家的认同。史学界专家认为,惠征在漳州以及慈禧避难山城的考证,弥补了慈禧童年研究中的不足,基本解开慈禧少女时代(入宫前)经历之谜。关于慈禧流落南靖的研究,原在南靖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的蔡建南是最先考证这段历史的学者之一。据蔡建南等人考证,清朝咸丰年间,慈禧的父亲惠征在调任福建汀漳龙道台时,遭双刀会杀害,慈禧遵母命寻父至漳州,走投无路之际遇南靖人阮逢时救助,到阮逢时位于南靖山城的家里居住并与阮逢时互认兄妹。5个月后,慈禧以满人殉难官员的遗属身份扶柩归丧,回到津门,因“会哭丧”而为钦差大臣赏识,进入宫中,并得到安德海的推举,才蒙受恩宠。对此,山西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会长刘奇曾在与蔡建南的通信中认为:“慈禧童年时代随(寻)其养父惠征在福建漳州居住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刘奇说,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的《清宫琐记》提到:“慈禧的父亲名惠征,……不久又调任福建汀漳龙道台,死在福建任上”,而我国史学界公认,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裕德龄二人的著作“具有原始性和权威性”。传闻【少女慈禧曾避难南靖】有关少女慈禧流落南靖,南靖民间早有传言。蔡建南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同单位的阮吴森老人就告诉他,他家住的地方之所以叫“美人巷”,就是跟慈禧有关,“慈禧这个美人曾经住在那里”。居住在美人巷的人尤其是阮氏族人,都口耳相传着阮氏先人阮逢时救助过慈禧的故事。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山城羊肉街(今南靖县民主路84号)人阮逢时在同安县当教师,人称阮老师。咸丰三年,阮逢时因事回乡,路过漳州,欲到烧灰巷乘船,忽听桥下传来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北方装束的年轻女子,蜷缩着不停哭泣。阮逢时忙上前询问,女子见书生可靠,便告知原委:“小女名文兰,父亲在南方任职,家人多年不见父亲,又值南方反“长毛”(太平军),母亲特命小女沿安徽、浙江一带探寻。当听说父亲调往漳州府衙任职,小女便赶来,岂料漳州城陷,官员大多罹难。小女投亲不遇,举目无亲……”阮逢时拿出银两资助,劝她暂且到他家避难。阮逢时的母亲见文兰长得婀娜可人,认她为义女。文兰不但心灵手巧,文采学识也不在逢时之下。文兰与阮逢时诗文接触,使阮逢时动了青春之情。一次,阮逢时在更深人静之时,蹑手蹑脚来到文兰床前,撩开罗帐,却见床中兀立一只“凤凰”,把阮逢时吓得连滚带爬地溜之大吉,再也不敢起非分之想。约5个月后,“长毛”被平息,朝廷下诏寻找罹难官员亲属。很快,文兰由福建提督专程护送,回到北方。文兰离开阮家不久,进宫且被封为西妃,她念念不忘在山城那段历史,奏请皇帝将阮逢时以皇戚相待,召阮逢时赴京任职,可最终阮逢时没有去任职。据说,阮逢时因对文兰有非礼之举而感到内疚,恐文兰贵为西妃,为了名誉,会杀他灭口,就以老母年迈在堂为由,谢绝皇上与西妃的恩典。见阮逢时不上京供职,慈禧便给阮家修建大厝,还赐给五品顶带。第二年,阮家大兴土木,建了一所皇宫式的府第,有前、中、后三个大厅,左厢是家眷住房和书轩,该书轩是慈禧(文兰)阅读诗书的地方,特意按慈禧的意图建造,命名“小姐楼西花厅”;右侧建一个学府和一个室内花园,有花台、假山和水池,规模虽不大,倒也清静幽雅,假山上书写“壁立千仞”。文兰走后,羊肉街因住过美女文兰而被人们称为“美人巷”。阮逢时后转教惠安县学,死后,朝廷追封阮逢时为“孝廉”,授予“孝廉方正”牌匾,挂在阮厝内。为表示义兄妹关系,慈禧特赐给阮逢时的妻子名字为“慈惠”,阮逢时的妻子死后,被朝廷授予“太宜人”,后晋封为“太恭人”。发现【《南靖县志》中有所记载】蔡建南说,刚听到这个传说时,觉得并不可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民国版《南靖县志》中再次看到有关这个传说的记述,着实兴奋了一把。这段记述出现在《南靖县志》“丛谈”中:“逊清咸丰癸丑,漳观察文秀,号莲溪,正黄旗人。遭双刀之乱,殉节殁于官,其女文氏(即西太后)避难山城,宿老师阮逢时家。事平回籍,值咸丰帝征选宫人,遂应选入宫,未几进位西宫。追念昔日拯救之情,乃赠阮逢时孝廉方正,赏给五品顶带荣身。弟阮逢尧候补分州。及明诏召京任用,而阮逢时则以年老告辞。”蔡建南说,根据这段文字的记述,西太后避难南靖时,是住在一个名叫阮逢时的老师家中,当她进位西宫后,追念阮逢时昔日拯救之情,乃赠阮逢时孝廉方正,赏给五品顶带。不过,民国版《南靖县志》的编写人员以编者按云:“西太后系阿娜氏,未闻其为文氏。其应选地方又在津门,以缟素奔丧为钦差大臣所鉴赏,故能入进掖廷。并得安德海之推毂,始蒙纯庙恩宠而备位西宫。其人其事皆与吾漳无与,前说谅系传讹失实。然靖人言之凿凿,纪之以俟考证。”也就是说,编写县志的人尽管不大相信,但觉得既然南靖民间对此事说得这么确切,有必要将其记录下来,以待后人考证。考证【慈禧幼年曾随父到闽】少女慈禧是否真的到过南靖呢?根据山西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对慈禧童年、少年的研究,隐约发现年少的慈禧与福建有关。例如,在山西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会长刘奇编写的《慈禧身世》书中,《慈禧爱唱山西民歌而不爱唱东北民歌》文内有这样一段话:“……咸丰问她(慈禧)为什么汉曲唱得如此动情?她答曰:‘我幼年随父在潞州(长治)、归绥(内蒙)、福建长大,对那里的歌曲熟悉。’”此外,《慈禧致上秦村宋家的残信》中也提到:“我入宫之前,养父惠征过世,家中生活特别困难,多亏一位老师和知县暗中接济,才度过难关。”蔡建南说,《慈禧致上秦村宋家的残信》中提到的那位老师,有可能就是《南靖县志》和南靖民间传言提到的阮逢时老师。关于慈禧的父亲,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的《清宫琐记》提到:“慈禧的父亲名惠征,是正黄旗满洲人,初任山西潞安府知府,以后升任直隶霸昌道(即张家口)道台,不久又调任福建汀漳龙道台,死在福建任上。”不过这里慈禧父亲名叫“惠征”,而光绪版《漳州府志》以及南靖县志、民间传言中慈禧父亲名叫“文秀”。蔡建南等南靖文史学者综合各种资料,从多方面分析后认为,满人惠征改名文秀,遵从文宗皇帝(咸丰)的叫法,也不是不可能,《漳州府志》记载的汀漳龙道台文秀应是惠征。【美人巷确有“小姐楼”】蔡建南说,经过多年的调查考证,他们幸运地发现传说中的“小姐楼”确实存在,就在原美人巷的“阮厝”内,而且“小姐楼”前确实有花园、假山、水池。居住在原美人巷的阮青龙是阮逢时的曾孙。61岁的阮青龙证实说,原来他家二楼确实有个“小姐楼”,前面有花园、鱼池和假山,而且假山上书写“壁立千仞”,可惜后来全部被拆掉了。不过,阮青龙家里珍藏着1983年拍摄的几张“阮厝”的照片,其中就有传说中“小姐楼”前假山的照片,上面的“壁立千仞”四个字清晰可见。阮青龙还记得,小时候他家大厅两边墙壁上贴的布匹上都绣有龙和凤,而且他家还有玉筷和很多印有龙凤花纹的高档彩色陶瓷。当时,奶奶让他别随便去弄那些东西,说那都是皇帝赐的。可惜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家的很多东西都被卖掉了,只留了一小部分的陶瓷碗罐。他家里仅保留有部分陶瓷碗,其中就有如今已经很难看到的八角碗,上面的花纹色彩依然鲜艳。阮青龙还从奶奶那里听过曾祖父救过慈禧的事,当时他奶奶戴在手上的一个玉镯,据说是慈禧太后从自己手上取下送给他的曾祖母慈惠,再由慈惠传给他奶奶的。【阮氏墓证实其身份不凡】阮逢时的坟墓就在离南靖县城不远的三卞村内井山头上,是阮逢时及其妻子林慈惠的合葬墓,墓碑两旁的一对石柱上有副对联:“三台落穴成象眼,五岳朝天结龙形”。墓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见,上面有“孝廉方正特授惠安县学”、“例赠太宜人晋封太恭人”等文字。从墓碑上的文字可以看出,逢时、慈惠都只是阮逢时夫妇的“谥号”,而不是他们的原名。阮青龙提供的族谱也证实了这一点,阮逢时原名叫阮利时,小名叫阮柳。同样参与考证这段历史的南靖县志委退休干部江清溪解释说,特授“惠安县学”,就是去惠安那边当督教,给予他妻子“例赠太宜人”,晋封“太恭人”,大概是赠给五品以上职位的夫人。蔡建南说,“小姐楼”假山照片和阮逢时墓碑的记载与民间流传的故事内容相符。他认为,阮逢时是一个光绪、民国版《南靖县志》均无正式记述的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却得到这么高的赏赐和封号,连妻子也被谥号“慈惠”,与慈禧、慈安同列“慈”辈,说明他们肯定与皇室有非同一般的关系。这与他曾接济在南靖落难的慈禧这一传闻不谋而合。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