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非物质遗产>报纸>  龚荣光等收集整理的几十首东北抗联歌曲曾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义

龚荣光等收集整理的几十首东北抗联歌曲曾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义

日期:2011.09.18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作者】 张阿春

【地址】 地址1

【版次】第B13版 (周刊)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东北抗联部分将士的合影。

(资料图片)词作者之一的陈雷亲手审定修改的手稿。首席记者

张阿春

翻拍

龚荣光在向记者讲述。

首席记者

张阿春

1978年夏天,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龚荣光曾和另外两位沈阳歌舞团的同志,北赴哈尔滨走访了许多东北抗日联军的老战士。本来是想创作反映东北抗联题材的歌剧或者舞剧的他们,却在无意中发现了东北抗联歌曲唯一的亲历者和传承人李敏同志。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又是一个音乐工作者,龚荣光决定抓住时机收集、采录工作。

李敏这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六军战士,用了三个下午给他们唱了三十多首抗联歌曲。现在,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画面,龚荣光好像又变成了当年那个用笔和纸通过听音疯狂记录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年轻人,仍然难掩满脸兴奋。现在,龚荣光有些后悔,因为条件不允许,没能留下什么影像记录,但是他仍然感到幸运,如果没有那几天,也就不可能有现在放在记者手边的那张收集了12首东北抗日联军经典歌曲的CD,而东北抗联歌曲的收集可能至今仍是空白。

一路征程一路歌

1956年,龚荣光买了一本《革命烈士诗抄》,在里面他看到了一首诗,第一句就是“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那时,他以为那只是一首诗,甚至在作曲系学习的他还想要给这么好的词谱个曲子。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首歌早就已经存在了,上一辈的人都很熟悉,名字是“露营之歌”,是东北抗联歌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首。后来,龚荣光和东北抗联的歌曲就一直缘分不断。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收集、整理、研究,龚荣光了解到,最开始在东北地区流传的革命歌曲有《列宁诞生歌》、《红旗歌》、《欢迎抗日军》等,当时,很多人就是唱着这些歌,奔向抗日战场的,有些人还在松花江两岸和北大荒的草原上,组建起庞大的抗日救国宣传队,唱着《战斗歌》等歌曲走遍了松花江两岸的农村和矿山,唤起人们团结起来抗日救国。特别是1935年到1937年,松花江两岸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开展,抗联的歌声,更是激起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奔赴前线英勇抗日,抗联队伍也迅速壮大。

随后的日子里,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历程更是可以用“一路征程一路歌”来形容。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很重视发挥革命歌曲的组织和宣传作用,他们不但支持部队中的文化骨干作词作曲,自己也亲自动手撰写诗词、填配歌曲。

1936年6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为统一指挥东南满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正式成立,杨靖宇就亲自创作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

1937年,东北抗联取得了向热河方向西征的胜利,打通了与关内人民抗日武装的联系,杨靖宇为此而振奋,又挥笔写下了《西征胜利歌》。三路军西征西大荒不同地区时,赵尚志写了《从军歌》,第五军军长周保中,也为牺牲的烈士们创作过《莲花泡战役》……

龚荣光分析,在东北抗联的革命歌曲中,曲调来源范围很广,有东北民歌和民间牌子曲,也有市民中的流行歌曲、电影歌曲、儿歌等,有苏联的歌曲,也有根据古曲、戏曲曲调填词的歌曲,也有不少是从红色根据地传入东北的歌曲。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在曲调和歌词填配方面,大都是以抗战为主要内容,并反映东北抗联军民的真实生活。

在这些歌曲中,属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一同完成的《露营之歌》最为慷慨激昂,“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段充满志气的歌词,在当年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和西征的艰难岁月里,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义无反顾、奔赴国难,也被广大东北抗联战士们唱得壮怀激越、震天撼地。

曾编入小学课本

这首歌的四段歌词,描绘了西征过程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抗联战士们一路露营的情况,龚荣光从李敏的回忆中,也体味到许多东北抗联战士们斗争的艰苦和无畏。

作为第三批西征军指挥的李兆麟心中早就有了创作《露营之歌》的打算,但只写了一段歌词草稿,觉得没找到更多灵感。直到1938年的5月,有一天部队休息后,李兆麟在帽儿山南坡四块石山上,心中满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深热爱和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以及对把敌人赶出中国的决心。在新的灵感的刺激下,他很快就写成了《露营之歌》的第一段歌词。

第二段歌词写于1938年7月第三批西征部队出发之前,三个月之后,第三段歌词也在伊春汤东老白山密营写成,就是这第三段歌词,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投入到抗日斗争中,而且他们也逐渐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美好希望。当时,李兆麟经常把各团政治部主任和连的指导员干部召集一起,拿笔记本教唱三、四遍。就这样,《露营之歌》在全军唱开了,一时在社会中也广为流传。

《露营之歌》的第四段,写于1938年底,李兆麟率部队到达海伦八道梁子,完成西征任务,但得知龙北两支部队遭到不幸,李兆麟就把创作任务交给了于天放。这段歌词是北满抗联部队经过千山万水的西征,打退敌人重重包围,取得一次次胜利的真实写照。

就这样,一边行军一边宿营,在战争的间隙中和战士们一路切磋、一路修改、一路传唱。从1938年5月写到1938年底,从帽儿山写到嫩江,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无数个不同的地方,每段歌词都有每段战斗生活的背景。在歌词里,记录了全体抗联战士无论是在“朔风怒吼”、“冷气侵人夜难眠”的恶劣天气里,还是“蚊吮血透衫”、“足溃汗滴气喘难”的艰苦行军中;无论是处在“征马踟蹰”、“敌垒频惊马不前”的困苦条件下,还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雪地露营时,都动摇不了誓同日寇血战到底“重任在肩”、“夺回我河山”的钢铁意志。

从艺术角度上来说,这首词在龚荣光眼中是非常经典的,“非常有文学价值”,因为是用已经在当地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古曲《落花调》填词,而且李兆麟全军教唱,所以在东北抗联歌曲中流传最广。

这首歌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被人们不断传唱,还一度被编入东北小学课本。那个年代的人,有很多还把“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用以激励人生。

被遗忘的抗联之歌

歌曲是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特殊形式,革命历史歌曲更是记载我国现代史的一种艺术形式

30多年前李敏唱给龚荣光的东北抗联歌曲有三十多首,基本都是用古曲或者现有曲调填词的,也有一首《送西征》是由徐紫英自己作词作曲的,在李敏口中,徐紫英会刻钢板、能识谱、会作曲,是真正的作曲家,在西征欢送晚会现场还亲自演唱,李敏当时就在现场,记得非常清楚。

1978年,龚荣光已经将这些歌曲都收集整理了一部分,直到1981年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录部派人找到龚荣光,希望能够填补东北抗联革命历史歌曲的空白,这时龚荣光又重回哈尔滨继续这些歌曲的收集和重新编排,并找到李敏的丈夫陈雷,也是参与《露营之歌》的词作者之一,进行最后审定校对。龚荣光记得,当时陈雷还在病房打点滴,但是对于带去的十几首歌,他校对的仍然非常仔细,包括作者的名字、具体的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一一更改。在接受采访时,龚荣光还给记者展示了当时陈雷修改的手稿。最终有十二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录,自此,东北抗联歌曲的空白终于被填补上了。

龚荣光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革命根据地包括中央根据地、洪湖地区、川陕边区、晋察冀、湘鄂西、闵浙黔等地的革命历史歌曲,均由专业人士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出版,最终成为珍贵的史料,由于历史原因,反映东北地区长达十四年抗日历史的革命历史歌曲,却晚了许久才被整理出来,即使这样,还是有人对那段时期的歌曲不是很了解,甚至十分陌生。“歌曲是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特殊形式,革命历史歌曲更是记载我国现代史的一种艺术形式”,东北抗联在抗日斗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抗联歌曲更是不能被大家遗忘,龚荣光说,“现在,沈阳的老年合唱团很多,但是大家都是在唱全国合唱团都在唱的合唱歌曲,没有东北的特色,如果我们东北的合唱团能把这首《露营之歌》唱响,或者除了合唱团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把这首歌唱响,都是对在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里,牵制76万日军的3万东北抗联战士的一种慰藉。”

歌曲简介

《露营之歌》是李兆麟在1938年西征的途中所作,这首歌也是抗联艰苦卓绝斗争的写照。作为东北抗联极其优秀也极具代表性的革命歌曲,它的歌词慷慨壮烈,极富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强烈的爱国感召力,表达了抗联将士们驱逐日寇,光复祖国河山的坚强意志。

作者简介

李兆麟

(1910-1946),曾用名张寿篯,辽宁省辽阳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历任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

首席记者

张阿春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