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非物质遗产>报纸>  把优秀的文艺作品献给人民

把优秀的文艺作品献给人民

日期:2011.11.14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作者】 李晓晨

【地址】 地址1

【版次】第四版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广大文艺工作者欣逢盛世、倍受鼓舞,深感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11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所属11个全国文艺家协会联合承办的“百花芬芳――中国文联金奖作品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晚会精心挑选了近年来全国各文艺家协会评选推出的舞台表演艺术金奖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艺事业贯彻“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结出的累累硕果。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以高品质的文艺作品,以德艺双馨的时代风貌喜迎第八次作代会、第九次文代会的胜利召开。

11个文艺家协会的会标在舞台后方的巨幅水墨画卷中渐次浮现,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的民歌宛若天籁回响在天桥剧场,观众瞬间被带入到一个别有洞天、异彩纷呈的世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再次登台依然打动人心,21位聋哑演员堪称完美地演绎着每一个动作,并以优美的手语表演“慈与爱,美与善”完美谢幕。三代演奏家联袂演绎的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以热情欢快的旋律、粗犷奔放的音调,传达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手指纷飞、琴弦作响,忽而宁静悠远、忽而激荡人心。戏曲联唱川剧《思凡》、豫剧《程婴救孤》展现了艺术家深厚的演出功底,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毫不含糊。曾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杂技《比翼――双人技巧》更是掀起了演出的高潮,两位演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在近十米高的架上上下自如,实在扣人心弦。

晚会演出节目涵盖了器乐、歌曲、舞蹈、曲艺、戏曲、杂技等各舞台艺术门类,展现了以权威性专业评奖及赛事来扶持严肃艺术和高雅艺术的成果。戏剧“梅花奖”、音乐“金钟奖”、舞蹈“荷花奖”、杂技“金菊花奖”、曲艺“牡丹奖”、电影“金鸡百花奖”、摄影“金像奖”、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奖项对于鼓励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多出精品,提升和强化文化品牌艺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优秀文艺作品历经千锤百炼,大浪淘沙,方才脱颖而出。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演出的舞蹈《中国妈妈》仅用8分钟便完整、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大爱无疆的故事,彰显了“爱可以超越一切”的伦理价值观念。该舞蹈没有烦琐的编排和花哨的技巧,仅以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塑造了战争时期一位伟大的中国母亲的形象。她白发苍苍,瘦削孱弱,步履蹒跚,却毅然收养了一个日本孤儿,辛苦劳作将其抚养成人。舞者真切地传达了母亲复杂的心理变化:由憎恨侵略者到母性使然的痛惜,到爱恨交织的挣扎再到最后以爱之名放下一切的豁达。当悠扬感伤的东北民歌《摇篮曲》响起,在场观众无不被无私博大的母爱所打动,并由此体味到尊重生存、珍惜生命的人间大爱。这便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晚会上演唱《芦花》《阳光路上》的青年歌唱演员雷佳认为,要充分发挥艺术引领时代风尚、教育人民、服务大众的作用。歌唱艺术极容易感染人、打动人,无论听众文化水平高低都能自然而然地在歌声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歌唱演员要不断深入生活,寻找灵感,汲取素材,创作更多百姓喜爱的歌曲。

此外,获奖的优秀文艺作品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沃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近年来,中国剧协积极挖掘地方戏曲资源,打造地方戏曲文化品牌,努力实现送戏下乡,还戏于民,在戏剧舞台上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7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一登台亮相便博得满堂喝彩,他的代表作《贞观盛世》选段让观众领略了“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功”的独特表演风格。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林为林表演的昆曲选段《吕布试马》不仅让观众连呼过瘾,甚至连舞台两侧候场的演员们也忍不住叫好。走下舞台的尚长荣表示,广大戏曲工作者深深懂得“艺术净化心灵,文化促进和谐”的道理。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式下,戏曲工作者将自觉肩负起促进中国戏曲发扬光大,为百姓带去快乐的职责。恰逢八次作代会、九次文代会即将召开,戏剧界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嘱托,用实际行动多出人才,多出好戏。

“送欢乐下基层”是促使优秀文艺作品贴近群众的有效途径,中国文联及所属的各文艺家协会积极组织艺术家们送戏下乡、送温暖到基层。姜昆、戴志诚在晚会现场表演的《和谁说相声》,既登上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也多次在田间地头把农民们逗得喜笑颜开。姜昆说,“送欢乐下基层”作为品牌活动已经坚持了多年,无论再忙碌,自己也坚持每个月到基层演出一两次。他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文艺作品的热切渴望,这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百花芬芳,我国文学艺术园地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创作生产了诸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继往开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始终坚持文艺创作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以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回报人民。  (文:李晓晨  摄影:叶  进)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