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非物质遗产>报纸>  从东北文化透视刀郎的“火”

从东北文化透视刀郎的“火”

日期:2004.09.23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作者】 小微

【地址】 地址1

【版次】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这是一 个造星的时 代。仿佛在一 夜之间,一个 叫刀郎(罗 林)的男歌手便迅速走红,从天山脚下,再 到东北大平原,直至南下到广州,刀郎那 沙哑里透着清亮的歌声飘荡在大江南北, 成为2004年里中国流行音乐界最抢眼的 一道风景。$$ 刀郎火了,在出道仅仅一年多的时间 里,刀郎推出了3部专辑——《西域情 歌》、《沙漠情歌》和《刀郎》,发行了4张正 版CD共170万张,但是同时,盗版总共 也发行了六七百万张。因为事先唱片公司 并没有造势和宣传,使得刀郎的走红多少 有些让人无法预料,让人措手不及,再加 上刀郎本人的真实身份一直扑朔迷离,于 是有人就评价说:“2002年的第一场雪, 是2004年最糊涂的一场雪。”$$ 对刀郎的走红,很多人都感到莫名其 妙。但是,如果了解一下刀郎所走过的音 乐道路,再细细地品味一下他的歌,人们 就会明白:刀郎的成功,绝非偶然。$$ 刀郎:《2002年的 场雪》的足迹$$ 刀郎在成名前,对音乐一直都在苦苦 地追求与探索。1995年来新疆之前,他甚 至还在歌厅里打工卖唱过,那时候,他根本 不知道自己的音乐前途在哪里。但是,来到 新疆以后,刀郎一下子就被那里丰厚的民 歌文化所吸引。1995年,在新疆乃至全国 的流行乐坛上,被誉“西北民歌之父”的王 洛宾的歌正如日中天,《在那遥远的地方》、 《达阪城的姑娘》等情歌,旋律优美、热情奔 放,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许是受着王洛宾的 影响,刀郎从此留在了新疆,从1995年开 始,他不断地进行艰苦的采风和创作,其 间,他写下了几千首“废歌”,但这却极大地 锻炼了他。到2004年《2002年的第一场 雪》响彻大江南北的大街小巷的时候,刀郎 已经整整拼搏了近10年的时间,也苦苦等 待了将近10年,“十年磨一剑”,用这话形 容刀郎的成功一点也不为过。刀郎的演唱 走的是民歌路线,却在流行音乐界收获了 硕果,就此意义而言,王洛宾更是这条路线 上的一个成功范例,回想10年前,王洛宾 的音乐在中国刮起了西部旋风,使一些民 族音乐渐成流行音乐中的经典。$$ 让我们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刀郎的歌声 吧。在《刀郎》这首张专辑里,每首歌曲都节 奏突出,风格粗犷,扑面而来让人感受一种 西域大漠的辽阔与壮美,而刀郎的嗓音,在 沙哑中又有着金属般的质地,那声音会如 丝如缕地深入你的内心,让人浮想联翩,思 绪万千。刀郎的情歌,曲调大多是忧伤的, 充满了怀旧的气息,《2002年的第一场雪》 里融化了多少故事,又有多少思绪在那徐 徐飘落的雪花里飞扬?现代人的生活,忙碌 而喧嚣,在诸多的应酬、工作与打拼中,人 们身心俱疲,而一些或躁动或呻吟的所谓 音乐,根本不能让人的压力有所释放。 刀郎的歌就有那样的一种魔力,会让 人浮躁的心慢}曼的宁静下来。因此可 以说,《刀郎》的出现,恰当其时地滋 润了都市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它的“ 火”,也是大势所趋。$$ “刀郎’’热度中的东 北文化$$ 据说,刀郎的歌迷,以西北、东北 和广东居多,而且,刀郎的最先走红的 地方,是在东北的长春。在长春,首先 是东北亚音乐台播放了刀郎的《2002 年的第一场雪》,随后,刀郎的歌便在 长春的大街小巷里被广为传唱,一段 时间,走在长春的街上,耳朵里如果飘 来音乐,那十有八九便是刀郎的歌。$$ 刀郎赢得了东北歌迷的心。为什 么东北人能最先接受它?$$ 从音乐上来说,作为从属于新疆音 乐的《刀郎》其实和东北音乐有很多相似 之处。新疆和东北,都属于我国的边疆省 份,因此,两者都具有边疆音乐的一些共 同特点,都属于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是 我们民族的,是我们共同的祖先生产生 活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比如东北音乐, 由于与二人转有亲缘关系,在风格上便 表现出质朴、粗犷、豪放等等,而新疆音 乐则更倾向于抒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表现出两地人民的真性情,更少矫揉造 作。除此之外,《刀郎》是从新疆的民族音 乐中汲取营养,众所周知,在新疆,刀郎其实 是一个古地名,是新疆麦盖提县的古 称,而叶尔羌河中下游的麦盖提县 人就自称为刀郎人,他们能歌善 舞,而刀郎舞,其实就是草原文 化的典型表现;再说东北人,自 古以来,东北人就曾经是驰骋在 大草原和大森林上的人 们,他们的性格如同那 一望无尽的大草原, 质朴而纯真,因而诞 生在这块黑土地上 的民歌,也是直爽 而豪放的,如东北 的传统民歌《月牙 五更》、《乌苏里船 歌》、《阿里郎》等 等,人们把劳动中 的苦与乐,生活里的 喜与悲,把民俗、野 趣、青山、秀水,把小伙 子大姑娘那份羞答答的 爱都用质朴而豪放的 腔调唱出来了。东北和 新疆这种本土文化基 本上最开始都不是单 纯为了表演而表演,而 是因为纯粹的兴致所 至在亲人和朋友之间娱 乐而产生的,可以说,两 地的音乐都是从农家的 院落走向全国的大舞 台,我们东北的二人转 不就是这样一门艺术吗?这也就不奇怪为什 么盛名之下的赵本山把二人转看成是自己 骨子里的东西。$$ 东北文化包括东北音乐,其实骨子里 就是一个“土”字。土并没有什么不好,土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实就是文化的根。在 东北,这种“土”表现出来,就是东北的“二 人转”和东北的“小品”。东北二人转至今已 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唱本幽默风趣,充 满生活气息,而它的旋律则欢快、红火,最 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 间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调,后来,在东北民 歌、东北秧歌的基础上,二人转又吸收了莲 花落、东北大鼓、河北梆子、评剧等多种艺 术形式,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丰富了。而东 北小品正是从东北二人转中演化而来的, 确切地说,是从二人转中的“拉场戏”演化 而来。近几年来,东北小品大有愈演愈火之 势,今天人们提起小品,那几乎指的就是东 北小品,赵本山、潘长江、范伟……这些优 秀的小品演员使得豪爽的东北方言到处都 让人捧腹。有人评价赵本山的表演,说他 “土”,土的掉渣!但实际上,这也正是赵本 山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是一种本色表演。 赵本山土,但他却给千千万万的观众带来 了愉快的笑声,也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尊 敬和喜爱。$$ 回过头来再比较一下 刀郎的音乐,《刀郎》在本 质上毫无疑问也是“土” 的,但是它的成功,却不仅 仅因为它的“土”,实际上, 它是民族音乐流行化的一 个成功尝试,媒体评价它 是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 “加入了许多极具流行潜 质的音乐元素”,那么,这 些音乐元素又是什么呢?如果仔细体味, 就会发现,《刀郎》里其实真的有东北音乐 的成分,包括东北民歌和东北二人转。$$ 所以说,《刀郎》能在东北最先流行起 来,并且流行的势头长盛不衰,这也是有 其内在的和深层次的原因的。$$ 《2002年的第一场雪》 何时融化$$ 而今,刀郎已经成为了流行音乐领域 的一种文化现象。刀郎的成功,跟以往的 “造星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没有铺天 盖地的宣传,没有打榜,没有拍MTV,而 是完全靠着音乐,靠着歌声的魅力赢得了 亿万歌迷。难怪有音乐制作人说,刀郎的 成功,让以往一贯的依靠包装,依靠广告 的他们“感到很羞愧”。看来,流行乐坛上 的某些“定律”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了。$$ 从王洛宾到刀郎,新疆本土的传统的 民族音乐又一次焕发了生机。也许很多人 会说,只有王洛宾的民歌才是经典,刀郎 的情歌根本没法和他相提并论,但是,市 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们相信,时间会 给我们确切的答案。$$ 刀郎火了,西北的民歌火了,那么,联 想到我们自己,我们东北的民间音乐又是 路在何方呢?$$ 9月21日,刀郎结束了在长春的演唱 会,然而,他的歌声仍然回响在我们的耳 畔。但愿刀郎的歌声,能给更多的东北人 以有益的启示。$$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