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名胜古迹>报纸>  高句丽第一王都—五女山山城入选世界遗产

高句丽第一王都—五女山山城入选世界遗产

日期:2004.07.07 点击数:15

【类型】报纸

【地址】 地址1

【版次】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T五女山山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新入选 项目“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的 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辽宁省桓仁县县城 东北8.5公里、海拔820米的五女山主峰 上,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5°24′44″,北纬 41°19′36″。$$ 五女山山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 少数民族高句丽创建政权的第一个都 城。公元前37年,流亡至“卒本川”(今浑 江)的扶余人朱蒙在五女山上建立了高 句丽政权,公元前34年开始筑城。公元3 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将都城迁 往国内(今吉林省集安市),五女山山城 作为高句丽初期都城近40年。$E$$ 非同凡响的筑城形式 消逝的高句丽文化的特殊见证$$ 五女山东、南两面紧邻浑江,四壁陡直,顶部平坦, 形势险峻,气势恢弘。山城筑于山顶,平面略呈靴形。南 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300~500米。城内分山上、山下两部 分。城内的主要遗迹有50多处,多分布在山上,有瞭望 台、蓄水池、宫殿基址、兵营建筑群址、西门址等。山下部 分构筑有南墙、东墙、南门、东门等。$$ 城墙:五女山山城建于高山之巅,极具地利优势, 宏大的规模,高大的城墙,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山城。城墙 走向随山就势,平面布局不求方正,打破了传统山城规则 的格局。城墙全长4754米,其中80%以上利用天然峭壁。$$ 人工墙均采用石材筑成,出于加固墙体和利于防守 的需要,有些墙段内壁培土加高,利于守城人员攀登、瞭 望与防守。墙体的外壁一般用大石条起基,上用楔形石 逐层错缝叠压垒筑并略有收分,墙内以梭形条石错缝叠 压,并与外墙面的楔形石呈犬牙交错状相互咬合,缝隙 间填充碎石找平加固。内壁面用不规则的石条或石板压 缝垒筑。所用石材经过精心加工,多为大头小尾的楔形 石,砌筑时,大头向外,小尾向内,墙体内部又以长条石 层层相压,减少了外向张力,避免了坍颓。这种先进的石 材加工和砌筑方法,以及城墙顶部外侧的女墙,都是五 女山山城的独创。$$ 南城墙全长140米,顶宽2.5~3.5米,底宽5米,外壁高 4.5米,内壁高1.4米。在山坡较陡处墙体走势筑成阶梯状, 其余段落为天然峭壁墙。$$ 东墙是全城保存最好的段落,全长1500米,由人工 墙和天然峭壁组成,其中 人工墙6段,全长420米。$$ 东墙的第一段人工墙 长110米,墙体大部分保存 尚好,尤其是靠近东门附 近的一段,外壁现存高度6 米左右,墙体宽厚高大,气 势雄伟壮观。$$ 东墙的第五段墙筑于 整个五女山东部最低洼的 山谷处,是东部山谷山水 下泄的主要谷口,此处墙 体筑成外陡内缓的漫水 墙,墙长145米,现存最高 约3米,漫水坡面宽约15 米。系采用不规则的大石板相互叠压与不规则的石块堆 筑相结合的方法构成。$$ 山城的北部和西北部系利用一外陡内缓的山脊作 为屏障,山脊外50-100米仍为断崖。$$ 山城的西部和西南部系利用落差在百米左右的悬 崖作为天然屏障,仅在西门所在的豁口筑墙封堵。西门 南北两侧的墙体长约20米。$$ 城门:五女山山城共有三门。南门位于山城的东南 角,宽约2米,其外侧是落差10-20米的断崖。南门外是一 条深谷,出入南门必须经过墙外的环山马道。东门位于 南门之北约150米处,有宽4米的门道。西门位于主峰西 部中间一天然豁口处,门道宽2米,尚遗存有门阶、门枢 础石,门内左右各设一门卫室。$$ 蓄水池:位于城内山上部分的中部偏西处。系于山 上部分最低处开凿山岩而成,平面呈长方形,长12米、宽 5米、深1.1~2米。池边沿用石头砌筑挡土矮墙。池塘西壁 中间有流水的孔道,其外挖大坑,接收池塘溢出的水。$$ 一号大型建筑基址:位于山上部分偏北处。现存六 块柱础石和一柱础坑,原应为七块础石,呈西北东南一 线排列,距础石北5米有一道土坎,土坎下为基岩。础石 与上坎之间为平坦的地面,屋内地面出土西汉“大泉五 十”铜钱,附近有灰坑和房址内出土有高句丽初期的竖 耳陶罐。$$ 二号大型建筑址:位于山上部分东北部,兵营建筑 群址和蓄水池之间。此处地势低洼,东南部为一土坡,北部 是一片平坦的山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6.4米,东西宽 8.2~9.3米,深0.3~1.4米。遗址底部呈东高西低之势。南、西、 北三面用楔形石砌筑,东面借助地势高的特点挖成土坎。$$ 三号大型建筑址:位 于城内山上东南部,蓄水 池和点将台之间。长20米, 宽9.5米,有三排础石存留, 每排现存9-11块础石,横 向间距1.4-2.4米,纵向间 距1.4-1.7米,出土有精美 的铜牌饰等重要文物,屋外 发现台型建筑址。据初步 观察,该地点很可能与祭 祀有关。$$ 兵营群址:位于点将 台北部,共发现房址20座。 房址均为略呈方形或长方 形半地穴式,长一般为4.5 米,宽4米。房址内构筑有折尺形火炕,有1~3排烟道,炕的 一端有灶。另一端有烟囱。房址内出土有陶器、铁器,其中 以铁镞、铁甲片居多,表现出浓厚的军事气息。$$ 瞭望台:位于城内山顶东南端,俗称点将台,是该山 的制高点。控制东、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最佳瞭望 地点。长17米,宽15米。台下即是环城马道,南门,远处是 浑江谷道。站在台上,居高临下,一览无余。$$ 铁器窖藏址:位于山上城内西部,出土了马镫、马 衔、马鞍桥包片、镞、脚镣、镰刀、提梁罐等200余件铁器, 一次出土铁器种类和数量之多、保存现状之好在高句丽 文化中实属罕见,有些文物是高句丽文化中首次发现。$$ 城内建筑和经过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地下遗迹,包 括人工修筑的东墙、南墙、东门、南门、西门及两侧门卫 遗址、马道、石台阶、瞭望台、蓄水池、大型建筑基址、 房址、兵营址等,都是明确的高句丽时代遗存。山城建 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五女山山城承 袭了中国北方民族 构筑山城的传统,但 在选址布局、城墙筑 法、石料加工等方 面,却突破了中国北 方传统山城的固有 模式,形成了一种不 同凡响的山城形式, 将传统山城建筑推 向了更加成熟的高 峰,是中国东北和东 北亚地区山城建筑 进入划时代阶段的 标志。$$ 在鸭 绿江两岸 现存的100多座高句丽山城中,五女山山城 是时代最早的一座。从这里开始,高句丽民 族逐步扩大活动领域,历经700余年,创造 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因此,五女山山城在东 北亚历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 五女山山城不仅奠定了高句丽山城的 建筑模式,并对东北亚其他国家和民族古 代山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4世纪 初期,高句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山城 也随之出现在这一地区,受其影响,相邻的 新罗、百济等国,也纷纷效法,开始构筑山 城。其后,山城建筑又传入日本。中国历史 上的渤海、辽、金、后金政权,均有山城建 筑,追其本源,应与高句丽山城有关,这表 明了以五女山山城为发端的高句丽山城的建筑形式, 亦被后世朝代沿袭。$$ 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在战争中消亡,它所活动 的地域,归并于中国唐朝安东都护府。不久,又被中国 北方民族创建的渤海政权和朝鲜半岛的新罗分占。在 战争和民族迁徙的冲击下,高句丽传统文化迅速消 逝,不复存在。因此,作为高句丽政权的第一个都城的 五女山山城,无疑是已经消逝的高句丽文化的特殊见 证。$$ 五女山横空矗立,气势恢弘,是一处奇特的自然 景观,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山下浑江水库波平如 镜。山城石墙筑于山脊和崖际之上,因山就势,起伏蜿 蜒。站在山城的瞭望台上,远山近水,皆在眼底。人文 与自然景观在这里融会和谐,相得益彰。达到了高度 的完美统一。$$ 大规模环境整治保护行动$$ 2002年初,辽宁省文化厅组织省内文物考古专家,赴桓仁县了 解五女山山城保护现状,此后省文化厅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 署,会同桓仁县政府,制定了详细的考古发掘、遗址展示、文物本体 维修、文物陈列、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由国家有关部 门组成的考察组组织实地考察之后,编制了五女山山城保护与展 示工程项目方案,确定了文物维修与展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 设工作。$$ 保护工程进行期间,辽宁省副省长滕卫平在本溪市主持召开了 省长办公会议,代表省政府分别同本溪市政府、省文化厅、省财政厅 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地方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省长办公会议后,九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在历时半年的 时间内,先后完成了考古工作、文物本体维修、文物展示、临时陈列馆 建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使五女 山山城具备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配合开展考古工作$$ 为做好五女山山城保护工程,并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性,辽宁省 文化厅抽调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锦州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等文物研究单位的业务骨干,按照 国家确定的考古发掘任务,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对兵营遗址、大 型仓储遗址、王宫遗址、大平台 遗址、西门里居住址、山下城门 和城墙豁口处防御兵营遗址、城 内西侧高句丽铁器窖藏进行了 大规模清理发掘,发现了一些重 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特别是在山城内西侧现管理用 房附近发现一处十分重要的高 句丽铁器窖藏,一次出土铁器种 类和数量之多、保存现状之好在 高句丽文化中实属罕见,有些文 物是高句丽文化中首次发现。$$ 考古工作者们始终工作在 五女山的山顶,昼夜不分,风餐 露宿。正是这些同志们的忘我工 作和无私奉献,才保证了保护工 程的圆满完成,创造了辽宁文物 工作史上的一个奇迹。$$ 文物本体维修和文物展示$$ 五女山山城文物保护与展示工作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都很强。 为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省文化厅从全省范围内抽调了近百名遗 址展示、文物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在 桓仁县打了一场文物保护大会战。为确保维修工程的质量,省内几个 技术力量较强的施工队伍,如大连古建筑园林公司、锦州大岩古建筑 有限公司、朝阳古建筑维修工程公司先后开赴桓仁县,对五女山山城 的东、西、南门和城墙进行了维修与加固。恢复了历史原貌。为了将五 女山山城城内遗址更好地展示给观众,文物工作者们在考古发掘的 基础上,对山城内的建筑遗址、窖藏遗址、兵营址等做了不同的保护 展示工作。对一号大型建筑遗址和铁器窖藏址进行了围栏保护展示, 对二号大型建筑址和少部分兵营址进行了覆罩保护展示,对大部分 兵营址进行了回填保护展示。通过上述保护展示措施,即使观众能够 直观地领略到五女山山城当年历史,又能够较好地保护了文物,在文 物的保护与利用上达到合谐和统一。最后五女山山城全部的文物维 修展示工程按时优质地完成,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验收组的验收。$$ 临时陈列馆建设$$ 为保证《五女山山城史迹》陈列达到高标准、高水平,辽宁省文物 展览布陈水平最高的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承担 了形式设计和装修布陈工作。两家单位通力合作,在短短两个月的时 间内,圆满完成临时陈列馆的陈列布展工作,得到了国 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环境整治 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 为顺利完成五女山山城保护工程,桓仁县人民政 府制定了五女山山城环境整治方案,国家和地方政府 共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对山城周围有碍文物环境风貌 的现代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了拆除,拆迁面积近7197 平方米。其中,拆迁五女山山顶电视转播塔1座,拆除上 山卷扬机及索道1条。由于历史原因,在五女山山城保 护区域内原有少数自然村落和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五女山山城的 完整空间序列和周 围环境,为了保护 环境,恢复原有环 境风貌。按照《五女 山山城总体规划》 的要求,桓仁县政府动迁了五女山山城附近的2座工厂 以及32户居民房,同时退耕还林910亩。恢复了山城周 边的历史原貌。$$ 为了确保游客便利和安全,桓仁县政府在五女山 山城上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对山城路面和参观 景点进行了建设和改造,增加参观和防护设施,修建了 电话亭、垃圾箱、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并在山下修建 了停车场。$$ 顺利通过国际古迹遗址 理事会专家对五女山山城的评估考察$$ 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委派,日本著名考古学 家、九州大学教授西谷正先生对五女山山城申报世界 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评估考察。$$ 西谷正先生实地考察了五女山山城考古发掘、遗址 展示、文物本体维修、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后,西谷正先生又参观了五女山山城史迹陈列馆。考 察过程中,西谷正先生对五女山山城的文化内涵以及辽 宁省有关部门为申报工作所做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五女山山城是高句丽的早期王都,日本文物考古界对此山城都 比较了解。这次到中国来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山城的认识。没有想到 五女山山城的环境这么优美,文物遗迹的规模这样宏大,辽宁有关部 门在文物保护、遗址展示等方面做得这么好,这些都大大出乎预想。$$ 展望未来 护“遗”重任世代相传$$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高句丽民 族和政权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文化。 在东北亚历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 重要地位。随着高句丽政权灭亡, 高句丽民族逐渐与其他民族所融 合、同化,高句丽文化也随之退出 了人类历史舞台,五女山山城是湮 没了的高句丽文明的历史见证,也 是人类创造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五 女山山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会 使更多的世人渴望了解和更加关 注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辉煌 和灿烂文化的高句丽历史。为了将 这段历史和文化更好地展示给世 人,我们对五大山山城的保护工作 将永不停止,世代相传。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