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名胜古迹>报纸>  长歌踏风雨起舞弄潮生

长歌踏风雨起舞弄潮生

日期:2012.11.07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地址】 地址1

【版次】03 版专题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姐妹们,咱们再练习一遍!”开朗的刘亚杰是白城市一位普通退休职工,现在担任洮北区白鹤社区红歌艺术团团长。当上团长后她比上班时更忙了,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团里20余位中老年团员在社区活动室排练新节目。自编自创的京东大鼓《彩旗飘飘映满天》被这些喜气洋洋的中老年人演绎得激情迸发、活力四射。刘亚杰对记者说:“别看我们岁数都不小了,但都喜爱唱歌跳舞,现在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唱得更美跳得更欢了!”充实和满足溢于言表。

近年来,像刘亚杰这样,在社区的支持下每天有着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白鹤社区是我省众多转变职能、致力于服务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社区中的一个。自2009年起,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我省连续四年把扶持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送戏下乡”演出等4项文化惠民工程纳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予以大力推进。社区不仅免费向居民开放活动室,提供艺术指导,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于是,像白鹤社区这样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和谐氛围的社区在省内遍地开花。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省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文化惠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省坚持以惠民工程为抓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工作由虚变实;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文化建设由软变硬;以创新为动力,使公共服务效能大为提升。几年来,省、市、县、乡镇等各级文化场所相继建设、改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省图书馆新馆、吉歌集团东方大剧院、省吉剧团关东剧院、省民乐团剧场、省京剧团大戏楼、省艺术研究院、省文化科技研究所、省群众艺术馆、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或新建、或维修改造后面貌一新;省京剧院大众剧场、省二人转博物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及省美术馆等项目正在建设和推进过程中。

市县一级的建设步伐越走越快。延边、松原、四平、长白山等地的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博物馆等建设了新馆;榆树、梅河、公主岭、集安等地的大型文体中心落成。民营企业投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吉林动画学院投建的动画网游博物馆、修正药业集团投建的修正展览馆、大泉源酒业投建的大泉源酒业博物馆、宝凤剪纸博物馆等相继落成。

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实施。为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与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基本实现省内全覆盖;由省博物院倡导的东北三省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为最大限度地实现馆藏资源的共享与流动探索了一条新路;省图书馆建立了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为农民工子女阅读学习创造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形势不断创新。在2012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文化部部长蔡武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至2012年末,2008年至2012年财政投入省直文化事业费和基建投资总计14.5亿元,年均较2007增长124.8%;据文化部统计,近几年吉林省文化事业经费增幅位居全国前三位;全省有博物馆97个,是2007年的2.7倍;全省6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实现省内全覆盖;新建农村文化大院600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4.4%,2013年末实现省内全覆盖;扶持建设了25个社区文化中心,并将继续推进;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5万场。

文艺繁荣:根植黑土创新发展

今年9月,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揭晓,我省选送的电影《大太阳》、《信义兄弟》,电视剧《永远的田野》,京剧《牛子厚》,歌曲《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广播剧《山湾小站》,文艺类图书《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7部作品获奖,获奖作品覆盖所有6大评选门类,获奖作品总量进入全国前10名,省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满堂红”的成绩彰显了我省文化崛起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把文化建设作为“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方面,给以有力的指导、推动和扶持,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委书记孙政才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多推出一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省委宣传部确立以“五个一工程”为核心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一系列繁荣发展文艺的体制机制,为文艺精品创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举措,在全省营造了争创精品的良好氛围。

重要节庆有声音。吉歌集团连续15次登陆央视春晚,圆满完成全军文艺汇演、庆祝建国60周年《复兴之路》、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延边歌舞团大型歌舞《长白山阿里郎》晋京为国庆60年献礼演出等均获得圆满成功。

重要舞台有影响。吉歌集团、延边歌舞团等院团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东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从全国近6800家民营艺术院团中脱颖而出,成为14台进京演出剧目之一,参加了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吉剧《贵妃还乡》成功入选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的中国戏剧奖展演活动。

重要奖项不缺位。京剧《孙安动本》和《牛子厚》、现代评剧《宰相胡同》、满族新城戏《洪皓》、吉剧《大布苏》等一批优秀剧目接连获得了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孔雀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中国京剧节一等奖、全国戏剧“文化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和“文华奖”等多项荣誉。我省京剧表演艺术家倪茂才摘取了“梅花奖”和“白玉兰奖”。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董玮、闫书平、赵丹丹,理论家王兆一分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重点精品成品牌。2010年底,吉歌集团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转企改制后创排的大型原创歌舞《长白神韵》正式上演,填补了长白山文化元素与旅游业紧密融合的一个历史空白,并多次得到李长春、王刚、孙家正和蔡武等领导的高度评价。《长白神韵》还作为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的主要节目在俄罗斯、韩国精彩亮相,受到一致好评。其节目节选《舞动冰凌》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群众文艺丰富多彩。首先是“送戏下乡”见成效。在为农民群众送去欢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艺术素养,实现了“送文化”与“种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全国“双服”先进集体评比中,我省有8家文化单位受到表彰。其次是社区文化上层次。省交响乐团、民族乐团、京剧院等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并使之常态化、持续化。吉林校园文艺也日益活跃,如东北师大担纲的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校园文艺的发展不但对全省演艺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演艺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培育了潜在的从业者和市场氛围。再次,大众文化亮品牌。各地利用社区广场和社区搭建的舞台,结合广场文化活动和各种节庆日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走出去”、“请进来”相得益彰。通过参加“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月”、“春节品牌”等文化交流活动,把吉林的优秀舞台艺术推向国际舞台。省交响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圆满成功,赴朝鲜参加第27届“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成为最受朝鲜观众欢迎的艺术团;省京剧艺术团圆满完成赴泰国“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省歌舞团及省民族乐团艺术家圆满完成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上海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艺术节与第二届欧亚经济共同体文化节的演出任务。我省民乐组合《九女霓裳》、京剧武戏《火焰山》,中筝集团的“水晶石”、“梅兰竹”古筝演奏组合以及长春市杂技团、延边朝鲜族歌舞团等品牌节目也经常赴外商演;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通过整合国内优秀的演艺资源,以商演方式在英国230多个城镇巡回演出累计已达2700多场。

我省还相继引进了美国、俄罗斯、法国、爱尔兰、朝鲜、韩国等国外的,以及中央芭蕾舞团、空政歌舞团、云南、河北等兄弟省市的精品剧目,既活跃了我省文艺演出市场,也给我省文艺工作者创造了学习借鉴的好机会。

文化产业:特色鲜明蓬勃发展

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基础条件和特色文化资源的实际出发,凸显地域特色和品牌效应,成长为闪亮的增长点。

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更加明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长白山文化建设纲要》、《吉林省文化产业提速计划(2011-2015)》等文件陆续出台,省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十次党代会都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意见和政策的出台,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动漫、网游等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5月,我省组建了国内首家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广泛参股的省属动漫集团。几年来,集团发展迅速,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实现了手机彩信业务的平台对接;集团成员企业铭诺公司的《和家有乐》和《少林海宝》两部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成为首批通过国家认证的100家动漫企业;风雷公司销售屡创新高,成为当地纳税大户;凯帝公司的作品《白山神》被列入文化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睿网公司实现了对吉林、云南、新疆、福建等8个省、市文化市场监管平台的建设,市场占有率达47.6%;知合动漫集团正在由外包加工向跨国企业过渡;吉林禹硕动漫游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动漫、游戏、网络、新媒体的产、学、研链条。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不断涌现。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知合动漫产业园、吉林省游艺游戏产业园、东北亚文汇不夜城、东北亚国际标识和创意旅游产业园、关东文化园、国际茶文化产业园等投资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涌现。四平亿豪动漫基地已列入《吉林省服务业10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规划》。还有汽车文化园和宇平工艺品产业园、长春东北亚艺术中心通化文化产品交易中心等文化产业园项目陆续启动或启用。这些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对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集聚度和丰厚度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我省坚持多元化发展原则,热情培育、扶持专精新特的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积极组织省内文化企业充分利用全国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的大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全省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竞合、多赢的新局面。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扎实开展。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并通过了国家专家组验收;率先完成了我省珍贵文物采集名录录入任务,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评价;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和长白山满族剪纸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继完成了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渤海国遗迹保护相关工作;完成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我省秦汉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完成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保护规划》等9项大遗址保护规划和《渤海中京城遗址保护方案》等12项文物本体及抢救性保护方案;我省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目前,全省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9017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2处;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7个,省级非遗项目293个,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人。

文化体制改革:春风化雨见彩虹

改革迸发活力,改革促进发展。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今年3月,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安排,全省展开了一场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共赴时艰,经过4个月的集中攻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中央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攻坚战圆满收官。

3月5日,全省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动员大会,明确部署了攻坚战的思路和任务。会议决定用3至5个月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既要如期完成改革,又要确保社会稳定,堪称“艰难一役”。

号角吹响,全省各地行动起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改革任务的单位都把改革攻坚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明确责任人,倒排时间表,制订具体工作方案,落实进度安排和阶段性目标。改革中,我省从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人们的观念、维护其切身利益出发,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改革带来的益处,真心拥护改革。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和办法,帮助改制单位轻装上阵。

攻坚战期间,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庄严在专门召开的督查汇报大会上,就如期完成中央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强调要加大力度,真转真改,全面夺取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思路科学,组织有力,攻坚战势如破竹,提前完成任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有256个文化单位完成体制改革,共注销文化单位288家,有10861人实现了事业身份向企业身份的转变。全省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初步解决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和管理缺位等问题。全省67家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阶段任务基本完成;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省歌舞团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吉林歌舞演艺业已由集团成立前仅有吉林市歌舞团“一花独放”,发展为以吉歌集团为龙头“一树三枝”的喜人局面,吉林歌舞已成为中国歌舞业的领头羊。省京剧院、省交响乐团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道路。省博物院、省图书馆等机制创新试点单位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破除了束缚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历经改革的洗礼,吉林的文化天空虹霓如画、满目精彩。

评论

发展繁荣利民惠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也是衡量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扶持文化产业的兴办和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了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了文化市场体系,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强大的体制支撑。扶持文化产业政策和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和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全省影视、文学、舞台艺术、歌曲、动漫等文艺创作一派繁荣,民营文化企业风生水起,发展迅速。

各级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体中心、影剧院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普遍建立和完善,文化艺术周、电影节、民间文艺博览会、图书博览会等的成功举办,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搭建了重要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正在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