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图书 报纸 视频 成果 文章 图片 政府公开信息
高级检索
首页>人物志>报纸>  杨靖宇将军的抗日文学创作

杨靖宇将军的抗日文学创作

日期:2008.02.2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地址】 地址1

【版次】第09版 (东北风头版新闻)

【入库时间】2015.01.09

【全文】

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杨靖宇同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统帅千军万马驰骋于白山黑水间打击日本侵略者,而且还是位出色的文学家,曾创作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东北抗联当年战斗在日本侵华主力——关东军所盘踞的中心地带,斗争环境异常艰险,所以杨靖宇不可能有大段时间来安心创作大部头作品,他的文学创作多是诗词、歌曲,其中又以鼓士气、壮军威的军歌为主。 杨靖宇将军刚开始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不久,便创作了《人民革命军军歌》。1932年,杨靖宇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到今吉林省磐石县领导红军游击队。1933年,杨靖宇回哈尔滨向省委汇报工作,参加省委扩大会议,同时听取《中共中央给满洲省委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之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的传达。根据党中央的精神,红军更名为人民革命军,正是在此次会议其间,杨靖宇将军着手创作《人民革命军军歌》,据当时任满洲省委宣传部宣传干事的姜椿芳同志回忆,杨靖宇将军当时是根据《国际歌》曲调创作的。但因时间短暂,将军离开哈尔滨返回根据地,《人民革命军军歌》创作没有完成。 1935年10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一宣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精神,在吉林通化的那尔轰西北岔于家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举行了会师整编大会,杨靖宇将军主持召开了特委与军党委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为骨干将南满地区各抗日武装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此时,杨靖宇将军将其1933年在哈尔滨未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军歌》最终完成。但因找不到合适的人谱曲,当时是将《义勇军进行曲》暂作代军歌的,而这首《东北人民革命军军歌》就未流传开来。 1936年7月,在金川县(今辉南)河里地区的曹家沟密营,抗联第一军、第二军胜利会合,杨靖宇将军与第二军政委魏拯民共同主持召开了东满、南满党组织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河里会议)。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组建抗联第一路军及中共南满省委。就是在这次会议其间,杨靖宇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写好后由军部秘书长韩仁和谱了曲,从此,这首军歌便在抗联队伍中传唱开来。 歌词分五段:首段开宗明义“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地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我们胜利的铁证。” 第二段则言明抗联军纪,指出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锻造出“无敌的铁军”。“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钢铁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铁军。” 第三段针对中朝两国的相似国情,号召中朝两国人民各阶层的抗日民众团结抗日。“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中朝人民共同团结紧,夺回失去的山河国土,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 第四段突出歌曲的主题即抗联的奋斗目标: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推翻“满洲国”。“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进行这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的运动。” 第五段是鼓舞士气的号召,“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的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1936年,因为在敌人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林匪带了几十个人进到热河,”杨靖宇将军判断是中央红军的林彪率领红军打到了热河。当时东北地区与党中央的联系,多是通过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系的,非常不方便,往往中央精神传达到东北时,已时过境迁,而当时东北党组织急切盼望能直接与中央取得联系。于是,杨靖宇将军决定派队伍西征,以图打通与关内党领导的武装的联系通道。西征先后进行两次,第一次西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取得了胜利,影响很大,为鼓舞士气,杨靖宇创作了《西征胜利歌》。 由于当时战争环境残酷,歌词在辗转流传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版本不同,但大意相同,如歌词中除颂扬抗联西征的战绩外,都提到关内红军挺进塞上的事实。《杨靖宇年谱》中记载:“南方红军已到察绥,眼看要出关,西征大军夹攻日本,赶快去会面。”而宋晓炎主编的《杨靖宇将军资料汇编》中记载的是:“中国红军已到热河眼看到奉天,西征大军夹击攻日匪赶快来会面,”歌名也有出入,《杨靖宇年谱》记载的名称是《西征歌》,《杨靖宇资料汇编》则是《西征胜利歌》。 歌词颂扬了抗联西征部队的英勇善战,特别提到西征中的辽宁连山关(本溪县)的西摩天岭附近的大榆树沟一战,给日寇重创,击毙日军中队长今田益男大尉以下四十余人,之后又歼灭增援日伪军数十人。 1932年,在盘石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斗争时,杨靖宇将军还创作过《四季游击歌》,歌词四句一段,共八段,表现抗日游击队员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战术打击日寇的战斗生活。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命运相似,因朝鲜被日寇侵占更早,很多朝鲜革命志士及抗日民众便越过边境,来到中国东北。他们也积极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而日寇为分而治之,便离间中朝两国民众的关系,妄想通过挑起中朝民族冲突来瓦解两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针对日寇的阴谋及当时复杂的形势,杨靖宇将军又于1938年5月创作了《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 抗联一路军中有大批朝鲜同志,杨靖宇将军正是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为配合贯彻一、二路军高级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决议,在会议期间创作了这首民族团结共同御敌的战歌。歌曲分四段,除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朝的罪行外,就是号召两国人民联合起来,防备日寇的离间计,“手携手打冲锋”。 这首歌词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版本,包括歌名的差异:《杨靖宇年谱》记载是《中朝民族联合歌》,李敏的《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则是《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不过内容基本无大异。此外1935年杨靖宇将军还曾创作过一首《中朝民族联合起来》的歌词。这首歌词是完全按歌词的体式创作的,共三段,每段都有副歌:“冲锋呀!杀进哪!向着那日本帝国。” 杨靖宇将军的文学创作虽然多是军事文学方面的,这固然是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但从中不难看出杨靖宇将军的过人之处,他深谙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的这一真理。只要条件允许,不仅是抓紧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注意用战士们更容易接受的文学方式来教育战士,宣传革命道理,树立抗战必胜信心。 杨靖宇将军的抗日文学创作虽然因受战争环境的限制,多是些歌词,但也有其他体裁的创作,据《杨靖宇将军年谱》记载,1936年11月,杨靖宇将军在辽宁桓仁老秃顶根据地的天桥沟密营,曾利用部队冬训间隙创作过四幕话剧《王二小放牛》(后改为《王二小参军》)并且排练演出,深受战士们的欢迎。可惜剧本没有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杨靖宇将军不仅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者,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只是因残酷的战争环境,他的文学才华未能得以全面施展,据战友们的回忆,杨靖宇将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记载了很多其随时创作的诗歌,可惜这些创作未能保存下来。仅就保留下来的将军的遗作,可以看出杨靖宇将军的作品主题鲜明:革命、抗战、国际主义、民族团结、同志战友情谊,贯穿其作品始终。 其创作风格,热情奔放、积极向上,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必胜的信心。正是这种创作风格使将军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巨大激励作用。

3 0
Rss订阅